高中廢早自習 九月起延後上學
今年九月起,全國高中「取消早自習」新政策正式實施,未來高中生只要在早上八點十分前到校都不算遲到,政策中也提到將禁止校方利用早自習以及第八節的時間安排考試,升旗朝會由每周兩次改為每周一次,目的是希望學生有更充足的睡眠時間,並減少學習壓力,但早自習的廢除真的能夠達到效果嗎,而在能自由安排時間的情況下,學生會利用這段時間做什麼呢?
今年九月起,全國高中「取消早自習」新政策正式實施,未來高中生只要在早上八點十分前到校都不算遲到,政策中也提到將禁止校方利用早自習以及第八節的時間安排考試,升旗朝會由每周兩次改為每周一次,目的是希望學生有更充足的睡眠時間,並減少學習壓力,但早自習的廢除真的能夠達到效果嗎,而在能自由安排時間的情況下,學生會利用這段時間做什麼呢?
過去的東南亞新二代可能因自己的身分特殊,容易受到來自學校、社會的異樣眼光。但自2016年開始推行新南向政策後,情況即有所改觀,不僅新二代的成長發展獲得重視,刻板印象也逐漸翻轉。
刻板印象中,辯論容易遭誤解為鬥嘴、耍嘴皮、強詞奪理。在各個主辦方的推廣下,將時事與生活方面的議題納入校園辯論競賽,學生在蒐集資料的準備過程中,不僅能提高對時事的敏銳度,亦因而培養批判思考能力。
高中歷史課,可以上得很不一樣。萬芳高中有一位黃小萍老師,將歷史結合文化資產保存、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等面向,利用「積木」帶領同學手腳並用,探索在地生活的歷史知識應用,成功詮釋108課綱跨領域的精神。
因應2030雙語國家政策,政府投入外師資源至各級學校,鼓勵學校開設雙語課程。新北市中和高中將雙語結合美感教育,讓美術課不單純只是實作,還能與外師互動。大專院校也陸續設立雙語研究教學中心,培育雙語師資。
美國作家尼爾.唐納.沃許曾說:「人生,從我們離開舒適圈那刻才開始。」求學階段的每次旅程,都讓人們的閱歷更加充實。大學階段,除了築夢踏實,「壯遊」之旅也代表生命歷程的蛻變,以及成長的喜悅。
新課綱規定學校開設特色課程,讓學生多元發展,在高中時期就能接觸大學系所的相關課程,紀錄在學系歷程檔案裡。然而,疫情下,學校從今年五月開始實施遠距教學,也讓特色課程難以施行。
108新課綱上路,大學考試、招生也連動調整,111年除了學測制度有變、指考改為分科測驗,更新增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大學申請入學資料。新的教改希望學生多元適性的發展,減輕考試壓力,但是否真的能達到目的?
2019年,12年國教上路,以核心素養為主軸的108課綱也正式實施。其中一項改變便是科技教育脫離過去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成為獨立科目,讓學生有機會在教室裡練習各式各樣的機械儀器,創造屬於自己的作品。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公民論壇於11月13日舉辦「找回自己的母語」公民論壇,邀請新住民二代、學者代表等,針對108課綱將七國東南亞語言列入國小必選及國高中選修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
近年勞權事件在台灣屢見不鮮,檢視網路民意對相關事件的討論,尤以長榮航空空服員的罷工行動中,「不爽就不要做」等情緒性字句廣為流傳,模糊事件焦點。為提升台灣民眾的勞權意識,108新課綱將培育公民素養做為核心課程,但能否真正落實於校園仍是一大難題。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公民論壇於今日(11月13日)舉辦「找回自己的母語」公民論壇,邀請新住民二代、學者代表等,針對108課綱將七國東南亞語言列入國小必選及國高中選修的相關議題進行討論,希望探討新課綱可能對台灣社會帶來的改變。
108課綱開全球先例,將七國東南亞語言列入國小必選及國高中選修,卻引來許多負面聲浪。對此,小世界公民論壇將於11月13日邀請新課綱課審大會委員的唯一新二代劉千萍,同時以新住民子女及課審委員的角度出發,探討此課綱對台灣社會帶來的轉變。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