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外籍教師進美術課堂 學生英語能力大激盪

記者 洪子鈺、陳婉榕、郭富森/採訪報導

因應2030雙語國家政策,政府投入外師資源至各級學校,鼓勵學校開設雙語課程。新北市中和高中將雙語結合美感教育,讓美術課不單純只是實作,還能與外師互動。中和高中在過去已有引入外師與中師協同上課的案例,學生反應熱烈。

新北市中和高中外籍教師Calvin與同學們討論作品。攝影/洪子鈺

走進美術教室,學生專注在自己的作品上,不時地和老師討論,中英夾雜,交流想法並不受限於語言。在中和高中美術課堂裡,不強迫使用全英文,學生面對不同國籍的老師,會自動切換語言溝通。

中和高中美術教師吳嘉珮(右)指導學生製作校園植物圖鑑。 攝影/洪子鈺

同學在教室揮灑藝術的同時,英文也正融入他們的課堂。雷同學說:「雙語教學幫助自己的英文口說能力,可以比較大膽地跟外師講話。」而簡同學也說:「英語課和美術課結合,蠻多元、也蠻新鮮的,不僅增進會話技巧,同時也能提升對英文、美術的興趣。」偶爾會遇到不懂的專業單字,但外師都會慢慢解釋,讓學生理解。

同學們的作品將語言融入創作。攝影/洪子鈺

中和高中外籍教師Calvin說:「我覺得美術跟英文是很好的搭配,過程中很自由,而且可以建立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外師除了盡可能與學生交流,也會觀察他們的反應,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去調整自己的語言難度。

中和高中外籍教師Calvin表示,雙語課程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有自信開口表達。攝影/洪子鈺

由於學生程度不同,因此老師也會以不同的方式教學。Calvin舉例,對於比較害羞的學生就必須花時間,從簡單的會話開始,一步步建立他們的自信,如果預設學生回答老師心目中的標準答案,學生就會有壓力,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老師多以簡單的句子引導學生回答,即使答案不完整,Calvin也能心領神會,幫助學生提升他們的信心。

中和高中實驗研究組教師顏詩穎表示,學校自2015年邀請美籍教師對英語實驗班師生進行系列專題講座,引發不錯的迴響後,2016至2019年便正式引入外籍教師與中師協同上課,讓學生在課堂裡能跟外師互動增加英文的使用,不但增強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也能與本國籍英語教師互相交流。

2020年於校內英文科、藝能科教學研究會及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議提案通過續辦外籍教師計畫,故以此申請「美感雙語教學計畫」,讓外師與美術、音樂、藝術生活三科老師合作,推動美感相關教學課程。

雙語初體驗中外碰撞生火花

原先只是一堂單純的美術課,外師加入後,多了一層考驗。如何與外師討論,讓英文融入課堂能夠流暢且不會過於突兀,都需要經過深思熟慮的安排,才能順利進行。

雙語教學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語言」,吳嘉珮分享,「我本身沒有出過國,英文也不是特別好,但自己有很多自學的經驗。」她提到,接到計畫後就主動開始加強英文能力,因為外師中文也不太好,所以溝通還是要用英文,在與外師討論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單字就馬上寫在筆記本上,那段時間就像高中生一樣,天天都在背單字。 

剛開始合作都需要磨合期,如何安排課程內容,中師和外師在過程中摸索了很久。提及美感雙語課程產生的經過,吳嘉珮表示:「外師來的時候,一開始互相問候時有聊到Calvin來自費城,我就想到有名的藝術家凱斯.哈林,他是普普藝術的指標性人物。Calvin談到印象家鄉有很多壁畫,於是我們就將想法結。」

Calvin協助學生製作壁畫,以校園的牆壁作為畫布,讓學生的創意得以展示。照片提供/吳嘉珮

中和高中英文科教師林素朱坦言,由於缺少相對應的雙語學科教材,學科老師與外師在溝通時也需要多次確認,外籍老師須配合蒐集適合的內容並自編投影片,同時設計教學活動,所需備課時間較長。而外師的穩定性和是否有固定合作的學科教師,會影響這門雙語課程的教學能否延續,這些都是雙語教育在未來須持續改進的部分。

在疫情期間吳嘉珮參與雙語講座,「聽了很多教授對於課堂的看法,像課堂中英文的比例要多少?需要教文法嗎?他們可能用很英文本位的角度看這堂課。」經營三學期的雙語課堂,吳嘉珮指出,「這堂課該上什麼就上什麼,不要捨棄任何東西,應該要朝向如何讓英文加進課程裡,成功達到輔助效果,而不是讓英文成為負擔。」 

Calvin在教學期間也頗有感觸:「我非常喜歡雙語課程,這是一個機會可以和別的老師合作,兩年期間我也學了很多與藝術相關的內容,這個課程不僅讓學生的英文進步,老師也是,我自己也是。」

學生們在校園走廊上的天花板作畫。照片提供/吳嘉珮

最後吳嘉珮坦言中外師間需要良好的溝通,雙語教學的課堂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師也有其必要性,利用文化交流,語言學習才能成立,但如何找到可以合作且良好的外師,是雙語教學推動上格外重要的問題。

雙語師資需求高 外師仍有必要性

台灣的雙語教育尚處於起步階段,從雙語研究中心學校到教師都還在摸索,希望發展出對學生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為因應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各大學陸續設立雙語教學研究中心同時培育雙語師資人才,也編纂雙語教材。雙語課程透過中師與外師搭配教學,再使用雙語輔助教材,雙管齊下,穩固學生的英文基礎。

臺北市立大學所設立的雙語教學研究中心,協助推動雙語教學師資培育課程。攝影/洪子鈺

台北市立大學雙語教學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市大雙語教學研究中心)於2019年成立,接觸的多為國中小的教師。由於國小端考試壓力較小,因此在操作雙語課程上彈性就會比較大。北市大雙語教學研究中心支援教師蔡馨霈提到,音樂、美術和體育是主要以雙語進行的三項科目,老師可用中文講解概念與理論,在操作的步驟上老師能先給予指令後,再以英文表達。

北市大雙語教學研究中心教師蔡馨霈建議老師安排雙語課程時可以循序漸進,以主題式內容教學。攝影/陳婉榕

而在職教師平時忙於學科教學進度,若要加入雙語教學的行列恐怕分身乏術。對此,蔡馨霈建議,假設該科目一周有三堂課,可將其中一、二堂課用於加強學生理論和基礎知識,剩餘的一堂課時間以雙語進行並設計活動式課程。她表示:「我們鼓勵教師以主題式及活動式內容進行雙語教學,減少對於學科的影響。」

依據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推動教育體系雙語活化,使教師需要具備雙語教學的能力。而北市大雙語教學研究中心為推動國中小雙語師資,每晚開辦五個雙語師資的在職學分班,協助在職教師及師資生具備以英文教授其他領域學科之能力,同時也針對雙語教育有興趣的大學生開設雙語師資培訓課程。

北市大雙語研究中心執行秘書吳國誠,針對雙語師資有興趣的大學生進行研習。攝影/洪子鈺

除此之外,目前北市大雙語教學研究中心也陸續設計雙語教材,以主題式內容為主,並減少課本的單元。蔡馨霈表示,教學中心不會將現有的課本內容翻譯編排成雙語課本,「希望老師有很大的彈性能選擇他所需的。且對老師來說教材會是一個工具而不是變成一個負擔。」

台北市數位學習資源「酷課雲」也有官方雙語教材。 圖片來源/酷課雲
北市大雙語教學研究中心所設計的雙語教材,教材以主題式內容為主,融入英語教學。攝影/陳婉榕

外籍英語教學人員在雙語課程中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論是民間兒童美語班或學校雙語課幾乎都是外師搭配本土教師進行。在培養本國籍雙語教學師資後,對於外師存在的必要性出現一些質疑。

蔡馨霈認為,外師是學童接受英語及不同文化的啟蒙者,若孩子本身沒有處在英語環境也很少接觸外國人,可能對於用英文開口表達會感到害怕緊張;若學校有外師,孩子會漸漸感到熟悉,也會習慣在課堂上一直聽到英文,降低孩子對英文產生害怕的感覺。蔡馨霈也強調,不能否認外師有其功能與特色,但若要真正的落實台灣的雙語國家政策,培育本國籍雙語師資也是必然的。

打造雙語國家 盼提升國人競爭力

根據2018年​​海外留遊學文教機構EF所發表的「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在全球88個受測國家中,亞洲第一名為新加坡,台灣則排名全球第48,位居亞洲第10名,顯示台灣在英語能力方面仍有很大進步空間。雙語政策將透過民間與政府共同匯集,產學合作,並從人才養成出發,培養國際人才,加強競爭力。

2018年​​海外留遊學文教機構EF統計全球88個非英語母語國家當中,新加坡排名世界第5,為亞洲國家中名次最高,其次為菲律賓、馬來西亞,台灣則排名亞洲第10。資料來源/EF Education First、製圖/陳婉榕

在政府訂立雙語國家政策後,各縣市也開始推動雙語教育方針,強化學生的語言發展。新北市也有其相對應的「​​新北雙語城計畫」。新北市教育局官網新聞稿指出,新北市以「生活連結」、「跨域整合」及「環境營造」為三大主軸,並透過「學習生活化」、「教學科技化」、「在地特色化」、「模式多元化」及「師資專業化」五大策略進行推動,以達到2030年「新北雙語城」之目標。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於2021年12月1日所舉辦的「2021雙語產業論壇」中表示,2030雙語國家政策不會讓母語與英語互相衝突,且目前108課綱也不會進行調整,學校該教什麼就教,但希望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英文,並熟悉英文環境。

面對就業市場國際化的潮流,104人力銀行副總經理晉麗明也在論壇中表示,雙語可以創造多元的職涯優勢,如吸引外商進駐、外派人才優勢等。他也提到,若想進入百人以上的大型企業,「雙語」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入場門票。

「2021雙語產業論壇」經由各個不同面向探討雙語國家政策。攝影/陳婉榕

雙語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指標之一,而雙語國家政策的目標,便是希望透過雙語教育強化國人的語言能力,期盼未來年輕世代就業能與國際市場接軌,掌握與世界溝通的語言工具

延伸閱讀:

以英文進行溝通 打破傳統教育

英語啟蒙學習早 教育現況未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