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運動

體育班學制兩樣情 適性發展造就不同人生

記者 葉居政、巫偉銘、劉佩玟/採訪報導

《國民體育法》2017年修正其內容,按照現行國民體育法及教育部的準則,於國小、國中、高中設立體育班學制,政府希望能夠一邊訓練專項課程、同時兼顧於學業,鼓勵運用體育績優升學,而這樣的發展卻縮短學科教育的時間,衍生出學業與專項運動不能均衡發展的現象。

黃侑威擁有十年足球經歷,至今仍在球場上奔馳。照片提供/黃侑威

體制與環境影響 限制黃侑威未來?

就讀輔仁大學體育系,現為輔仁大學足球隊、航源足球俱樂部球員的黃侑威,國小時因對足球的熱愛,於是開啟了足球生涯。回顧高中體育班時的生活,常將時間專注於球場上的表現,容易忽略自身的學習狀況。

黃侑威說,到了大學繼續選擇體育這條路後發現,未來恐怕只能當教練與體育老師,才知道發展受到侷限。黃侑威的媽媽擔心,在國中畢業時就確定自己想走競技這條路,即使在未來擔任足球教練也不是永久之計。但黃侑威認為,儘管教練薪水不高,追尋自己想要的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卻是他給予自己最大的肯定。

體育班對於黃侑威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歷程,即使再給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說還是會走上相同的路。黃媽媽更是在背後默默支持:「在侑威第三次韌帶斷掉時,他有一點想要放棄的念頭,但難過完、哭完之後,又重新鼓起勇氣。好好復健,再上場證明給大家看,我會是更好的黃侑威。」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並屢屢拿到好成績。

體育班專項練習情況。攝影/劉佩玟

不畏大眾鄙視 林雋永毅然轉換跑道

現任光復高中公民老師的林雋永,國小二年級開始接觸桌球運動。那時的他把桌球當作業餘、好玩的活動。到了國中,林雋永開始參加較職業化的比賽,並與合作金庫簽約,應要求隻身前往台北,到麗山國中就讀體育班。過程中需配合體育班的制度,包含住宿、每天只上半天的課,其餘時間皆進行訓練,假日也須到合作金庫的培訓中心進行培訓。

看似順利的桌球生涯,卻在高中時面臨轉折。他認為往體育班升學無法維持永久生計,於是藉由體育班進入綜合發展的建國高中就讀,回歸一般學生的道路。在高二時,已達到進入國家隊的目標,但同時也遇到一些瓶頸,深知自己無法往國際賽事發展,於是停止訓練。大學後回歸一般體系的大學,因就讀政治系,修習了教育學程,便考取高中公民老師,朝教學之路邁進。

國中時林雋永不喜歡讀書,但因為有教練的監督,讓他得以維持成績水準。高中時讀書風氣盛行,為了讓自己不落後,便在放學後透過補習來兼顧課業。就學中最大的困難除體育班訓練外,還須多花兩個小時的讀書時間才有可能趕上普通生進度。在補習或詢問同學時,卻從中感受到老師及普通生對於體育班的鄙視,認為體育班不需要知道全部的答案,這不僅限制了他們受教的權利,更讓他感受到被貼上負面的標籤。

林雋永認為:「這樣的雙重標準要如何讓體育班跟普通班表現一樣呢?」在體育班中,沒有人想被歧視,但不管怎麼努力卻還是無從改變。在發現無法改變大家的看法時,體育生可能會自我放棄,使體育班形成一個反制文化,自我認同也出了問題。

林雋永走上不同的道路,成為教育工作者。照片提供/林雋永

跳脫捆綁 活出嶄新人生

除了就學中需要不斷切換身份以及心理認同變得扭曲外,在轉換跑道上也是一大挑戰。林雋永認為台灣體育的配套措施並不完善,許多選手為國爭光、為校爭光,國家卻無法給予保障,使退役選手無路可去,他說道:「幸虧我發現得早,及早轉換跑道。」

雖轉換跑道能改變未來走向,但也意味著需放棄這十年來努力的成果。不管是音樂班、體育班等的特殊生,在這樣的升學體制下,努力想轉換跑道,為的就是擺脫鄙視眼光及標籤,甚至整個社會讓他們覺得放棄了自己的專項,變成普通生是正確的決定。

林雋永說,如果還有一次機會,並不會選擇體育班,「因爲需要放棄的太多了,走了一大段冤枉路。」他認為體育生之所以辛苦,最大的壓力還是來自於社會的價值觀。現在的他不會因為被體育班身份綑綁,成為了一名公民老師,把對於法律、經濟、政治上的興趣轉換為職業,桌球也成為他的休閒娛樂。不僅沒有失去原本的桌球專項能力,反而在興趣與未來之中間找到平衡,林雋永相當滿意現在的生活模式。

體育生可兼顧運動學業? 108課綱做出改變

大理高中校長楊廣銓表示,體育班最早可追溯至1968年在台中一中、台中女中成立「體育實驗班」,1985年才開始有《國民體育法》施行細則,直到2006年才開始訂定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此時全國各地的國高中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成立體育班,然而成立後並沒有一個相關的成績門檻限制,導致許多學生紛紛進入體育班就讀,認為只要專項運動學好,就可以捨棄學業。

楊廣銓指出,在舊課綱中並不要求學業成績,所以大多的時間都在訓練,造成許多學生因為專項訓練的時間過長,導致上課時精神不濟。因此還將他們的椅子替換成彈力球,這樣不僅提升了課堂中的秩序,也增加學生們的核心肌群。

大理高中在108課綱中,特別強調的是「學習動機」和「成就動機」,學生需進廚房學習烹飪並拿到證照,讓他們不僅只有訓練,還有一技之長。在畢業時學生也自己製作菜單、採買、烹飪和擺盤設計,上了一桌好菜邀請師長共同參與。

楊廣銓認為在108課綱中,效仿NCAA加入了成績門檻的限制,必須達到訂定的成績才可上場比賽,學生運動員的本質還是學生。因此由各校自訂基準,沒有達到標準的學生必須加強課業,並通過老師的許可。學生為了爭取上場機會,就會要求自己提高學業成績,這也能確保學生的課業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 NCAA:美國國家大學體育協會(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制訂成績門檻,讓體育班學生能有一定的學習效果。攝影/葉居政

大理高中國中部兼校務發展處主任洪永昌分享,體育班及普通班在教材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但體育班會在學科中加入體育相關知識。雖然不是考試內容,卻能增加他們的興趣,有效提高上課的品質,不會因為是體育班而減少上課內容。

洪永昌提到,每個項目的比賽時間不一,在進度方面不會因一大批人去比賽而重教,也不會因此影響少數人上課的權力。有些老師會在開學時先將考試內容教給學生,讓學生不會因比賽而耽誤進度。年級愈高比賽也愈來愈多,他們學習時間就會受到壓縮,造成作業的慣性抄襲。

體育班的利弊權衡 政府需建立完善體制

體育班的發展過程聲浪不斷,許多人認為體育班制度過早專業化,因而無法顧及課業,連最基本的學業成績都無法達成,但體育署科長藍嘉蘋則說:「體育學制有它存在的意義,只是需要隨著時代去轉變。」

因此,108課綱頒布新法,針對高中端體育班分為四個課程類型——普通高中、綜合高中、技術高中及單一類科,有別於過去只有普通班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學習除了專項以外的一技之長。

長期以來,多數體育班的授課時間、內容甚至是考試題目都異於普通班,使得體育班學生學習成效不彰。林雋永也特別呼籲,教學必須正常化,「體育班和普通班是一個分流,許多的內容都和普通班不一樣,是一個不正常教學的地方,卻要體育班學生表現跟普通班學生一樣,其實並不公平。」

一直以來民間對於體育班學生的想法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林雋永也說:「社會大眾的價值觀更是需要被改變及看見的,希望不要再對體育班有負面的刻板印象,對於體育班的發展才會是正向的。」

教練觀察選手的問題,並指導他們,培育成為國手為國爭光。攝影/葉居政

體育署科長藍嘉蘋認為,體育班學制的存在是必要的。體育班孕育出了許多頂尖的選手,2020年東京奧運中華隊68位選手,有58位是體育班的學生。在有獲得名次的28位中,更是只有二位非體育班學生,所以在以發展競技選手取向來看,體育班確實是培育運動選手重要的管道。

對於偏鄉地區學生而言,體育班有相對多的資源。偏鄉學生進到體育班,有正常的三餐,下課之後還有教練帶隊訓練,甚至可以住宿。藍嘉蘋表示:「要說體育班學制不好嗎,可是真的某個時候也保護了、照顧了小朋友,所以很難從單一面向去看體育班的好或不好。」

楊廣銓認為,體育班立法修訂後,不能僅是法令的頒布,也須有實際的作為,體育署及各縣市的評鑑委員會應定期及不定期到各校巡查,評估日常生活、授課內容及專訓課表等,才能完整落實修訂的新法,對體育班學生才有幫助。

林雋永也指出,台灣社會對於體育班畢業的學生資源並不豐富,只有金字塔頂端的人能繼續選手生涯,那其他的人呢?如果不能成為職業選手是不是就一無所有?台灣的體育規劃不成熟,沒有得獎的選手也無法轉換成教練,國家給的工作機會有限、教練職缺非常少,待遇也差,需要靠自己找到好的教練缺額,靠的是運氣。

選手們努力訓練,期盼體育環境優化。攝影/葉居政

楊廣銓提到:「法規制定好了,就要回到實務面,加強巡查,在運籌帷幄的情況下,就要給表現好的學校多一點的資源。」體育班學制中還有許多政策需要改善及落實,若有更完善的配套措施,讓從事體育的選手能無後顧之憂的為國爭光,使體育班學制成為更有保障的學習管道,才是當務之急。

 

延伸閱讀:

體育是人生跳板 學生運動員球學兼顧

球學兼顧 運動課業相輔相成

夢想與現實拉扯 體保生的辛酸誰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