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

攝影報導焦點

【攝影報導】傳統與現代交融 模組化廟宇揭密

在台灣的民俗文化中,幾乎每個村里都會有土地公廟存在。多數信眾祈求作物豐收、事事順利,被認爲是土地的守護神。因此土地公廟是台灣寺廟內最多的類型。早在民國100年有登記的寺廟就超過1萬2千座,數量比超商還多,讓市場有了蓋廟商機。

完整內文
人物攝影報導焦點

【攝影報導】傳承三代板凳工藝 張家兄弟守護夕陽產業

屏東縣萬丹鄉崙頂村的木板凳及砧板曾是全台產量第一,全盛時期村內有一半以上家庭從事木業,但因受到塑膠材質傢俱低成本、製造速度快的特性影響,使得傳統木工行業從民國80年代起逐漸沒落,至今整個崙頂村幾乎僅剩張家兄弟堅持古法,用長輩流傳下來的工法維護木板凳產業。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台南鹽田轉型觀光 老鹽工盼文化傳承

台灣「天日曬鹽」產業起源於1665年,至2001年所有鹽廠停曬,有300多年歷史。而今隨著科技發展,已由機器取代人工曬鹽,僅剩位於台南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完整保留天日曬鹽產業與文化。今年87歲的涂丁信,年輕時曾任鹽工、製鹽技術員,退休後仍回到鹽田擔任顧問,已在台灣鹽業服務超過一甲子,期盼將曬鹽技藝傳承下去。

完整內文
影音新聞文教生活焦點

傳統鐵鍋不式微 達人葉欽源找回廚房古早味

台灣早期家庭普遍使用鐵鍋,不過隨著當代家庭型態轉變,現今家中人口少且多半外食,影響開伙次數。相比現代市售輕巧又好看的不沾鍋,鐵鍋現今已越來越難在廚房中看見,不過鐵鍋相比不沾鍋依舊有其優點。

完整內文
人物攝影報導焦點

【攝影報導】一鳴銅鑼響三代 林午鐵工廠的匠人魂

「有一天,有位客人要訂一面銅鑼,問外面的人說去哪買,人人都告訴他去找『林午銅鑼』買,結果電話打來,客人就以為我爸爸叫『林午銅鑼』!那時候,從宜蘭山上到山下,沒有人不知道我阿爸林午的名聲的。」林午銅鑼第二代師傅林烈旗,驕傲地說著。

完整內文
人物

讓燕窩走進日常生活 打造年輕人的「復古下午茶」

燕窩自古以來被視為名貴補品,只有皇帝與貴族能夠食用。千年後的今日,燕窩仍是人們進補的選擇之一,但昂貴價格卻令年輕人望而卻步。作為年輕人代表的Yen,決定透過改變燕窩外包裝與結合甜點的方式,讓燕窩融入年輕人的生活。

完整內文
文教生活

再現往日輝煌 大稻埕傳統產業全面升級

大稻埕是清朝至日治時期北部的重點貿易中心。時代更迭,批發市場逐漸沒落,大稻埕隨之轉型,傳統產業改變形式,從批發轉為零售及觀光產業,文創商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替古色古香的大稻埕注入新的活水。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