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社會社福

台南鹽田轉型觀光 老鹽工盼文化傳承

記者 林湘淇、呂亞蓁/採訪報導

台灣「天日曬鹽」產業起源於1665年,至2001年所有鹽廠停曬,有300多年歷史。而隨著科技發展,已由機器取代人工曬鹽,僅剩位於台南的井仔腳瓦盤鹽田,完整保留天日曬鹽產業與文化。今年87歲的涂丁信,年輕時曾任鹽工、製鹽技術員,退休後仍回到鹽田擔任顧問,已在台灣鹽業服務超過一甲子,期盼將曬鹽技藝傳承下去。

台南井仔腳瓦盤鹽田,完整保留天日曬鹽產業與文化。攝影/林湘淇

鹽業轉型觀光 涂丁信任顧問傳承

井仔腳瓦盤鹽田顧問涂丁信,自小便幫忙父母曬鹽,22歲正式投入鹽田工作,退休後仍留在鹽田,至今服務超過一甲子。他表示,「鹽」讓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與鹽有很深的愛和緣分,因此在退休後回到鹽田,想一直與鹽結伴,期盼傳承曬鹽技藝。

井仔腳鹽田顧問涂丁信期盼傳承曬鹽技藝。攝影/呂亞蓁

涂丁信說明人工曬鹽產業沒落的原因,其一為曬鹽最怕雨水,台灣又是個時常下雨的國家,導致成本增加,且隨科技發展,機器已完全取代人工。此外,曬鹽是要受風吹日曬的粗活,年輕人不願擔任鹽工,因此缺工越來越嚴重。他回憶擔任鹽工時常聽到的一句話,「要流一滴汗,才能撿起一粒鹽。」並感嘆年輕人已不願從事曬鹽行業。

在科技尚未成熟的年代,曬鹽、挑鹽,全都是由人工完成。攝影/呂亞蓁

台灣守護文創 保留天日曬鹽產業

天日曬鹽產業在2001年中斷後,由「台灣守護文創」接手經營井仔腳瓦盤鹽田,重現曬鹽文化,讓井仔腳不只是一座建築遺址,更完整保留傳統天日曬鹽產業,並於2021年榮獲全球永續旅遊基金會「百大永續故事獎-最佳案例」如今是台南濱海極具特色的觀光景點。

井仔腳瓦盤鹽田業者廖淑芬為「台灣守護文創」成員,也參與經營鹽田。她提到,希望井仔腳不只是看夕陽、賞候鳥的觀光景點,而是能成為再造台灣鹽業的應許之地。

鹽田業者廖淑芬期盼,井仔腳成為再造台灣鹽產業的應許之地。攝影/林湘淇

延伸閱讀:

堅持六十年 台灣手工雞毛撢子職人陳忠露

傳統產業無新血加入 26歲玻璃師傅劉哲瑋盼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