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環保公衛

傳統推拿證照開考 外界疑慮多

記者 周翊、黃宥晴、蔡蕎茵/採訪報導

「欸,下班要不要鬆一下?」不少人若出現肌肉痠痛或感覺壓力大,時常會到坊間的按摩店、養生館、推拿店、國術館。20192月,勞動部配合衛生福利部管理需求,首度推出「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制度,第一次的學科考試已於2019113日舉行,但管理民俗調理人員的《民俗調理管理條例》卻尚未通過立法。

有許多民眾準備報考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考試,並參與相關課程教學。攝影/周翊

2013723日衛福部將民俗調理業納入中醫藥司業務職掌,根據《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開業只需依據《公司法》《商業登記法》辦理公司商業登記,不須證照就可使用「傳統整復推拿」、「按摩」或「腳底按摩」等名詞開業。

2015年衛福部為解決民眾在選擇店家時,可能無法分辨施作人員是否經過專業訓練的劣勢,而規畫傳統整復技術士證照考試。

根據勞動部《技術士技能檢定傳統整復推拿職類申請檢定資格》的規定,傳統整復推拿從業人員需三年以上工作經驗且具高中職以上學歷者,再修習18小時的法規課程便可報考。無經驗者則只需修習216小時的課程,相當於修習九天的課程便可報考,雖包含實作課卻還是令人擔憂操作上的正確性,與民眾的安全。 

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製圖/蔡采紋

證照正名問題 「傳統」二字有無差很多

事實上「推拿」屬於醫療行為,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開考,正名問題不但引起醫界關注,消費者文教基會更是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應改名,以免誤導名眾。

根據衛福部在2015512日公布的《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民俗調理定義為「紓解筋骨、消除疲勞為目的時,單純運用手技對人施以傳統整復推拿、按摩、腳底按摩、指壓、刮痧、拔罐。」明確指出傳統整復推拿只屬舒緩、消除疲勞,而非醫療行為,和屬於醫療行為的整復推拿定義相異。

對此,中華民國中醫傷科醫學會理事長廖慶龍認為,政府推動證照考試規範民俗調理從業人員,出發點相當好。但目前正開始審理的《民俗調理業管理》法案,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也在其規範內,政府卻將傳統整復技術士的命名塑造出與「民俗調理」不相關的感覺,極其不合理。且大多民眾並不曉得推拿屬醫療行為,他建議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的名稱應更名為「民俗調理技術士」會更為合適。

中華民國中醫傷科協會理事廖龍慶 說明為何傳統整復推拿證照名稱為何不妥

針對正名問題衛福部曾發出聲明1995年內政部開放身分證件職業類別可登記為「傳統整復員」,1997 年行政院增列「傳統整復員職業工會分業標準表」處理傳統整復員的相關問題。

衛福部同意,為避免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發證後,有民眾誤會其從業人員認為醫療人員,要求應於執業場所明顯處懸掛「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和「民俗調理人員工作倫理守則」。且同意醫事團體的建議,將在技術士證章節加註「民俗調理」字樣,以供民眾辨識。

對於消基會在從業人員名稱上的疑慮 ,社團法人中華傳統整復協會理事陳秋隆認為一般民眾通常是因為肌肉痠痛、不舒服,想要舒緩、活絡筋骨而到民俗調理的相關營業場所,並不會認為傳統整復推拿是醫療行為。服務的對象是想舒緩的一般民眾,而非病患。

廖慶龍則認為,政府給予不正確的名稱定義,容易混淆民眾視聽。若是相關的定義不夠明確,儘管給予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民眾仍處在「非醫療員從事醫療動作」的風險當中。儘管張貼規範和守則在立業處,民眾也未必會花時間去看,最後的受害者依然會是人民。

醫界對於證照推出也有不同看法 可能擠壓部分中醫市場

雖中醫學者對於傳統整復推拿術士的名稱抱持質疑,但對於勞動部推出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的證照考試中醫學派卻持不同的想法。中醫師陳穎寬表示,對於報考者資格的分類,用學歷、年資來區分所需的學分是不夠的。

中醫師陳穎寬。照片提供/陳穎寬

陳穎寬提到,部分資歷較淺者的推拿技術比資歷較深者好。以學歷做區分的代表性也明顯不足,高中所學的生物對於身體構造的了解並不完全,操作上的安全性相對也產生了許多疑慮。

另外,部分中醫師因自己本身有專研整復推拿,再加上健保給付點數較低的原因,許多中醫師的推拿會採自費方式,證照的推出可能會擠壓他們的市場,這也是某些中醫師不贊同傳統整復推拿證照的原因。

再者,陳穎寬透露,健保對於針灸和推拿的給付點數是一樣的,對於中醫師來說針灸所花的心力相對於推拿來的少很多,再加上每位患者的體型不同,並非每位中醫師都有足夠的力氣應對不同體型的病人。

因規定推拿師與醫師不可在同一診間,中醫師與推拿師配合的情況減少,但部分診所仍有這樣的機制存在,只是診間與推拿室之間需各自有獨立出入口才可成立。但對於某些中醫師來說有傳統整復推拿師輔佐,為患者推拿舒緩筋肉痠痛,減輕了中醫師的負擔。

證照考試包含術科 標準嚴謹需現場實作

陳秋隆是訂定衛福部傳統整復推拿員職業技能規範的委員之一。由於沒有設立管理民俗療法的機關,為解決近年來增加的不少醫療糾紛的問題,而決議訂定相關法規管理,也希望能有新血注入民俗調理業,並保障消費者。

有不少青壯年人報考傳統整復推拿相關課程。攝影/周翊

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考試除了需具一定資格才可報考之外,通過第一段近千題的學科考試後,還需要通過第二階段的術科考試。

術科考試的規定相當嚴謹,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才不會每個監考人員有不同標準而造成應考人的素質差異。

術科考試又分三階段,除了抽考推拿相關手法之外,且需說出動作的操作方式、益處。甚至要現場實作,注重操作當下的清潔、從業人員的態度。

陳秋隆透露,訂定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考試,除了增加從業人員的基礎訂定、信用度外,也希望能透過這樣的考試能招入新血,給予新人保障與鼓勵,從業多年的人員也不必擔心,能透過證照提高自身信用。

國術館醫療問題 狹縫中求生存 
坊間有許多民俗傳統療法的商家。攝影/黃宥晴

根據勞動部《技術士技能檢定傳統整復推拿職類申請檢定資格》的規定,國術損傷接骨技術士也可應考,但因為不認同考試科目或年事已高等等原因,國術館師父備考的意願低。

廖慶龍說道,從前會有中醫師和傳統推拿技術士配合的狀況,中醫師問診完後,會建議民眾可以到一旁診間,由傳統推拿技術士幫忙舒緩身體。而近年來由於醫療糾紛增加,以往的配合程序也因法規退場,只剩下中醫師問診以及親自動作。

事實上1975年因當時醫療人力資源不足,政府頒布了《國術損傷接骨技術員管理辦法》,目的在規範依中醫師指示從事國術損傷接骨整的技術士。國術館陳師傅表示,當時他與父親共同開業只申請了一張營業執照。父親過世後,現在開業是處在灰色地帶,生意也只做介紹來的客人或熟客。

有了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規範,未來從事民俗調理的人員必須要持有證照,才能從事相關工作。等同於目前正在開業的陳師傅,若無考取證照,在未來都有可能變成違法開業。

「那個證照我根本不想去考,原本你用右手吃飯人家叫你改用左手你有辦法嗎?」陳師傅坦言,多數師傅年事已高,且多依靠前輩的技術傳承再加上多年的經驗,政府突然要把長年累積的經驗學科化,讓老師傅要學習統一的步驟去施作,對他們來說非常困難。

國術館陳師父 認為經驗多年的師傅對於傳統整復推拿證照並不感興趣

在傳統整復技術士證照的推出之下,曾依附在中醫師和患者之間的傳統整復推拿師、國術館只能在狹縫中求生存。對於開業已久的按摩或國術館師傅來說,若要因應政府政策考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反而變成一種負擔,導致他們冒著違法的風險繼續賺錢過生活。

避免民俗調理扯醫療糾紛 教育為首要

1970年代以前,國術館為大家醫療的選擇之一,而在時代的演進下,國術館已不再是正統醫療場所。現今推出的《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與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執照,雖然定義出民俗調理範疇,但對於民眾來說,依然難以分辨其差異。

針對民俗調理與中醫推拿的差別,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調理保健系系主任吳東昇說明,國術館通常是「一個療程對一個人有效,就認為此方法對大眾都適用」的想法,而在醫學上則需要透過反覆實驗,並成功率高才能證明療法有效。

雖然目前國術館師傅希望民俗調理能納入醫療行為,但他認為真正的醫療行為必須透過醫學院嚴謹的臨床論證,才能真正保障民眾的安全並達到醫療成效。

民俗調理雖然目前並不是醫療行為,但吳東昇提到,在1970年代衛福部曾針對國術館頒發一批中醫正骨師執照。而當時的國術館包含武術,與現況已不同,導致國術館一直無法正式進入醫療體系,只能透過法規不斷的修改及訂定,到2019年終於推出現在的《民俗調理業管理規範》

吳東昇進一步說明,目前的傳統整復推拿技術士證照雖然只要訓練滿216時即能有報考資格,但已經比一般的美容師、按摩師、照顧服務員執照等的報考資格更高了。除了證照設立門檻提高外,吳東昇也以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例,從2001年設立了全台第一個調理保健科並訓練相關從業人員,從教育開始推廣民俗調理與醫療行為不同。

除了教育推廣外,吳東昇也提出「教、考、訓、用」的概念,透過加強培養相關人才、讓其報考執照,加以訓練並任用,避免民俗調理人員誤觸法規。另外,他也指出,政府需加強法令宣導,讓民眾更了解「民俗調理並不等於醫療行為」,若生病了尋求正規醫療管道才是最安全的方式。

教育也是民俗調理重要的一環。攝影/周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