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來了 台灣黑熊保育路迢迢

台灣黑熊目前在台被列為瀕臨絕種之保育類動物,數量僅有200至600隻。即使民眾保育觀念逐日提升,台灣黑熊的生活環境仍處處存在危險,現今台灣黑熊食補文化雖不再像過去盛行,但台灣黑熊仍因棲地破碎化、誤觸陷阱等人為因素而面臨生存危機,而原住民部落的支持,更為台灣黑熊保育工作的重要關鍵。

垃圾分類應用人工智慧 促進循環經濟

位於五股夏綠地的「新北市資源循環教育基地」是第一座以人工智慧做資源回收分類的廠房基地,廠內利用AI影像、紅外線分辨回收物種類,並且用AI人工智慧機器手臂做回收物的自動分選,不僅可以減少人力使用,也可以提高資源再利用率。雖然垃圾處理智能化對都市發展來說是一項重大突破,但如何廣泛運用及成效也是值得探討的議題。

多元形式繪本 文創結合親子教育

根據國家圖書館2022年報告顯示,各類紙本圖書出版量呈下跌現象,但「兒童文學」較2021年增加252種(成長9.33%)。在當前出版產業景氣低迷之際,兒童讀物能有此突出表現,更顯示兒童教育受到社會重視。無論是繪本故事屋、線上繪本共讀活動及書房讀書會,政府與民間單位皆希望透過多元形式,致力於兒童教育。

免於遭廢校 皮影戲守護11童迷你小學

在少子化的打擊下,許多學校紛紛面臨倒閉危機,而在嘉義縣梅山鄉有一所僅11人的迷你小校,為了守護村莊裡唯一的小學,他們將皮影戲發展成小學特色,並且在社區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孕育出一群皮影戲高手,他們在全國皮影賽事上年年奪得佳績,也促使政府不會因為學生人數不足而主動廢除學校。

求職路艱辛 「樂兒」培養技能認真生活

身心障礙患者在找尋工作時,相較一般人更不容易,時常會受到社會上的歧視及不友善眼光。然而,在經過相關的教育與訓練後,身心障礙患者除了能夠培養專業的工作技能,並與未來與職場接壤外。雖然同為弱勢族群的一方,然而身心障礙患者也能夠幫助同為弱勢方的獨居老人,並為他們清掃住處。此外,近期更是安排身心障礙患者進入社區服務,增加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讓大眾看見不同的一面,同時讓溫暖的善意越傳越遠。

從產地到餐桌 廢棄校舍帶動綠色經濟

偏鄉地區因為人口大量外移導致學校關閉後,產生的閒置空間該如何融入在地特色、吸引觀光人潮,並提升其價值與永續性,是地方創生的一大挑戰。原新竹縣橫山鄉豐鄉國小,在廢校後搖身變成綠色餐廳及小農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為人煙稀少的偏鄉注入活力。除彰顯地方特色以外,綠色飲食結合企業社會責任,更為減碳貢獻心力。

北市回收廠近六成未合法 拾荒者該何去何從

人來人往的台北街頭總能看到拾荒者推著廢棄物,前往回收廠換取金錢的身影。但根據《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回收廠僅能設置於農藥區、工業區、保護區,使北市近六成資源回收廠近六成皆為違法設立。今年(2023)三月位於萬華區的光耀五金行因違反該條例及遭民眾不斷檢舉而強制關閉,該區拾荒者必須徒步逾30分鐘前往中正區的回收廠。提及回收廠的困境,有拾荒者表示:「不能再關回收廠,不然我們就沒飯可吃了。」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