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保鮮美 外銷鳳梨拚轉型

2021年2月,中國以檢疫不合格為由,全面禁止台灣生鮮鳳梨進口。政府在第一時間採行大量收購,並與國內企業合作推廣認購,也鼓吹國人購買,民間掀起一陣「吃鳳梨救農民」的風潮。隨著禁令沒有解除的跡象,農民紛紛開始思考轉型,朝向品質提升、加工轉型的方向前進,積極拓展多元的銷售通路。 

日不落帝國殘陽消盡 殖民地反動聲起?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於9月8日於蘇格蘭巴摩拉城堡駕崩,享耆壽96歲。根據《紐約郵報》報導,在各界紛紛向英國王室致哀時,一名於美國卡內基大學任教的非裔教授安雅(Uju Anya)卻在推特上表示「聽說一個偷竊、性侵、種族滅絕的帝國君主終於要死了,希望她受到莫大痛苦」,此番話引起極大的爭議。

「無冕王」曾走過的路 資深記者謝三泰的攝影談

「拍照」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社會上也充斥著不再需要高畫質新聞照片的說法。然而,資深攝影記者謝三泰卻不認同如此的觀點,他認為,媒體不斷的在轉型,但媒體依舊存在,不管怎麼樣的變化,報導攝影總是在新聞中擔任相當重要的角色。此篇專訪記載了謝三泰的記者故事,以及他想傳達給現在年輕人的一些理念。

典範校園融入食農 拉近人與土地距離

自2019起,新北巿教育局每年舉辦「食農樂活巧營造學校推行計劃徵選」,鼓勵校園主動提交食農教育實施情況企劃書作申請補助經費之用,並分為三大組別:萌芽學校、結穗學校、典範學校,隨著組別的遞進可獲得的補助就愈多,但僅有四十八間獲選名額,以競爭型計劃推動各校發展更有特色規模的食農教育。 

外來種海蟾蜍入侵 草屯志工剷「蜍」害

2021年11月,南投草屯民眾通報發現一些大型蟾蜍出現在菜園,經過確認為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海蟾蜍。海蟾蜍體型巨大、繁殖力旺盛,不僅捕食幾乎任何比牠小的生物,更是會分泌毒液,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威脅,而澳洲即為海蟾蜍況散失控的例子之一,若是輕忽,後果不堪設想。面對海蟾蜍在草屯逐漸擴散,一群志工在黑暗中默默搜捕,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替台灣站在最前線。

全球糧食短缺 台灣油芒成未來食物

天災、蟲害、新冠病毒讓全球的糧食作物生產拉警報,這時一個曾被遺忘的孤兒作物─台灣油芒被賦予超級作物的美名擴大栽種面積,許多報導說它營養成分高,且全株可食,抗旱抗鹽的特性更讓他成為世人眼中未來的黃金。這個新興作物的保存以及被重新復育的生命背後是一群人付出極大心力,才讓這個本土原生農作物,有機會被世界看見。

友雞生產計畫 楊環靜打破傳統思維

民以食為天,食物對於人來說不可或缺,但大部分的人卻對食物背後的來源並不了解,而雞蛋身為許多食品的原物料,其健康更是與人們息息相關。十幾年前楊環靜從國外回到台灣,並在2015年創立社會企業「食二糧」,致力於生產能讓民眾安心吃的健康雞蛋,也希望解放母雞,讓牠們得到該有的自由。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