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環保公衛

小琉球珊瑚白化問題嚴重 海溫驟升為關鍵原因

記者 謝郁賢、魏永源/採訪報導

全球暖化的情況持續惡化,環境受到的危害更加嚴重,小琉球珊瑚白化的問題不僅顯而易見,且使環境負擔日益加深,今年更因太平洋高壓的影響,導致比往年更嚴重的災情,如何去面對現狀並做出改變,已成為新的環境課題。

小琉球珊瑚白化情況。攝影/魏永源

珊瑚對環境的重要性及其白化成因

大片珊瑚礁岩畫面。照片提供/Taiwan Dive Center綠色和平、攝影/劉宇涵
珊瑚未白化前,其尚有著繽紛的色彩。照片提供/Taiwan Dive Center綠色和平、攝影/劉宇涵

台灣曾被稱為「珊瑚王國」,珊瑚的物種多樣性極其豐富,而像小琉球、墾丁等地,雖然規模不大卻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珊瑚礁物種。海洋生態系中,珊瑚礁就像是海中的熱帶雨林,而珊瑚礁生態系,更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庇護所,提供覓食、避敵和繁殖等良好棲息環境。由於在珊瑚礁生態中可以觀察到超過千種的魚類,因此珊瑚礁也被視為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統

珊瑚對於環境變化十分敏感,對水溫或水質的要求都相當嚴苛,而這些外在條件一旦改變,都會直接影響到珊瑚和藻類的依附關係。當共生藻類遇到環境壓力時,會逐漸脫離珊瑚本體,起初並不會馬上造成珊瑚死亡,它更像是最後的警訊,所以當生存環境好轉,便能及時復原,否則珊瑚本體就會變得脆弱及衰落,進而導致珊瑚死亡。 

小琉球的珊瑚白化,整個白色在海中顯得相對刺眼。攝影/魏永源

受到大平洋高壓影響的氣溫上升,今年海溫超出珊瑚適合的生存環境,小琉球珊瑚白化情形也因此加劇。海湧工作室執行長陳人平說明,珊瑚平常的生存水溫約在20~27度左右,當海溫長期處在27、28度時,其實就不利於珊瑚生存,但根據他們的檢測,今(2020)年暑假海溫都是維持在30度上下,成為珊瑚白化的主因之一。

小琉球海溫圖。資料來源/台灣海象防災環境資訊平台、製圖/魏永源

此外,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下稱海保署)署長黃向文表示,颱風也是造成珊瑚白化的關鍵要素,因為太平洋高壓影響,今年鮮少颱風產生,颱風的減少,也會間接影響海水溫度居高不下。

即便過去曾有颱風使珊瑚礁生態衰退的案例,如1996年賀伯颱風及2009年莫拉克颱風,所帶來颱風的侵襲,使強烈的風暴改變珊瑚礁的地形和珊瑚礁原有的生態。

然而,完全沒有颱風也並非好事,例如全球暖化造成的海溫升高,會使颱風變的更強,像1988年時的全球海溫升高,所造成大氣中的水氣及降雨量皆增加,其更對珊瑚生態造成影響。

黃向文也說明,其實適當的颱風對珊瑚礁來說具有正面影響力,因為颱風引起的海浪,會衝擊原本的珊瑚礁地形,形成珊瑚碎塊,被海水帶走,在與藻貝類及沉積岩混合,經年累月後,便會形成新的珊瑚礁地形,也被稱為「次生珊瑚礁」。

小琉球白化困境 潛水員角度看問題

小琉球的珊瑚白化危機,在今年七、八月被美國(US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升為警告階段。在國際警示後,此議題才受到真正的矚目。如何透過潛水員的角度,去發現問題,並藉由專家的建議,減輕對珊瑚的傷害,都是當前維繫海洋生態的關鍵。

在小琉球初次潛水的遊客龍品伃,起先看到雪白、鵝白色的珊瑚時,以為是珊瑚原本的色調,但潛水教練向他們說明那是珊瑚白化,如果情況繼續,珊瑚只會面臨死亡之路,這時她才感受到無力和難以言喻的難過。

陳人平也提及,往年潛水時,海底的溫度是涼爽的,雖然可見珊瑚白化情況,但仍可看到其他繽紛色彩的珊瑚。今年暑假下水,他卻明顯感受到海水溫度異常的溫暖,不像以往涼爽,白化珊瑚在海中折射出的刺眼光線,更讓他警覺到事情的嚴重性。

潛水員下水拍攝珊瑚白化照片。攝影/魏永源

掌握源頭 水質人流皆做好控管

小琉球的珊瑚白化問題,除了溫度,水質也是影響的因素,當水中的營養鹽過高,便不利於藻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長。黃向文表示,目前小琉球都有基本的汙水處理設備,而為了因應遊客暴增的問題,今年政府單位已補助興設汙水處理廠,預計於明年上半年完工。

他也說道,潮間帶的人流嬉戲也是一大壓力,因為今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所導致的報復性旅遊影響,由於起初沒有進行人流控管,導致許多遊客會去海踏潮間帶,對生物造成一大負擔,因此提倡遊客可降低在潮間帶的停留時間,或是避免海踏,都有助於環境的恢復及成長。

打破防曬乳汙染迷思 海保署長:更推物理防曬

繼新冠疫情後延伸出的報復性旅遊,在今年暑假期間,外島旅遊人數上升,許多民眾為了追求「白即是美」的審美觀,去海邊都會使用防曬產品。坊間卻開始流傳防曬乳是近期珊瑚白化的主要成因,造成許多民眾產生誤解。

黃向文說明,防曬乳造成珊瑚白化的說法,並非全然是錯的,但不能果斷地認為它是造成汙染的主因。

防曬乳的化學成分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危害,也對許多生物造成影響,其實防曬乳其實是像塑化劑一樣,它並非會直接對生物造成傷害,而是因為防曬乳中化學物質的過量,才會影響生物的生長。

海豚和海龜等生物,會因為防曬乳化學成分的影響,進而導致海洋生物後代的遺傳問題及生長發育遲緩等現象,而當防曬乳影響到藻類成長時,珊瑚及共生藻之間的依附關係便會出現問題。

海龜在小琉球海域照片。攝影/魏永源
魚類跟珊瑚礁共處畫面。攝影/魏永源
魚類跟珊瑚礁共處畫面。照片提供/Taiwan Dive Center綠色和平、攝影/劉宇涵

改用物理防曬 預防勝於治療

黃向文表示,雖然防曬乳需過量才會對海洋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也不能抱持僥倖的心態,他建議使用物理性防曬勝於防曬乳,包括穿防曬衣,或是戴太陽眼鏡等,也可以達到跟擦防曬一樣效果。

而潛水客龍品伃也說,現在很多店家開始推出海洋友善的防曬乳或是椰子油。經營水上活動店家的蔡宗樺,也會主動請下水的遊客,避免使用防曬乳,以及宣導防曬乳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龍品伃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比起環境產生危害之後,或是珊瑚白化之後,才去想如何拯救環境,不如應該自己從環保做起,這樣才是真正的預防,和對環境最有效的保護方式。

 

延伸閱讀:

見證汙染 友善海洋從「心」開始

被「遺忘」的小琉球 海龜遊樂園成垃圾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