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長者美好記憶 深山裡的「部落照相館」

對於生活在平地與市區的人們,照下一張全家福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但住在偏遠山區的人們,苦於路途遙遠,想正式的拍張照片還要驅車下山。對此,有一群人想到了他們的困境,願意載上攝影器材,並不惜千里迢迢開車深入山區,只為幫部落中的耆老和族人們留下一張張合影。

熱血鄒族女醫 致力守護族人健康

在阿里山的鄒族部落 ,有一位熱血醫師,過去十年來,每個禮拜都往部落跑,因為父親罹癌及八八風災而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回家的路引領她在大學畢業後,走回自己的家鄉部落,一待便是10年起跳,期盼自己能夠成為族人所信賴的醫生、守護族人健康之外,更用行動來解決原民部落「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做工的人 延續傳統工藝價值

車水馬龍的大街上,不管是高聳入雲的大樓,抑或是較低樓層的建築都隨處可見,這些都是因為有一群默默為社會付出的工人所建蓋而成的。搬水泥,扛重物,這是水泥師傅吳佳憲的日常工作;出生於水泥家庭的吳佳憲,從小在工地長大,陪著爸爸去工地工作、在工地裡頭玩耍都是吳佳憲的童年。

青年流失文化斷層 卡那卡那富族盼尋回部落認同

在高雄市山區的那瑪夏,天還沒亮,部落族人便持著火把,拿著各式漁獵工具走到楠梓仙溪河畔,利用火光吸引魚群後,再將毒藤搗碎放入河中。如此,河中的魚類便會暈厥,大大增加捕撈成功率。而這便是卡那卡那富族代代流傳下來的河祭儀式,也是他們老祖宗與環境共存的文化智慧。

童年求學困頓 太魯閣族校長為部落孩童點燈

偏鄉學校裡的小朋友,多數原生家庭的條件都較為貧困,而教育資源也十分匱乏。花蓮縣和平國小的校長艾石生,出生於太魯閣族的原住民部落,從小家境清寒,後來受到資助,努力求學成為校長。他深知偏鄉學校面臨許多困難,也因過去的成長經驗,讓他渴望透過教育的力量,帶領這些偏鄉學童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棄當科技新貴 深耕鶴岡重新尋找自我

花蓮瑞穗的鶴岡國小是被教育部劃分為特級偏遠的部落小學之一,大部分的學生皆為阿美族人。兩年前的暑假,學校迎來一位特別的老師「何寧」,擁有著高學歷的他,研究所更是赴美就讀馬里蘭大學,畢業回台也順利在薪資優渥的科技業工作,但一趟蘭嶼之旅打破他原本安穩的生活,決定捨棄高薪工作,來到鶴岡國小擔任英語老師。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