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學伴跨足部落 縮短城鄉學習差距
數位學伴計畫透過網路串聯大學伴和小學伴,以深厚的陪伴為特色,結合一對一視訊方式,透過互動、分享知識,打破地域限制,拉近城鄉的距離。
數位學伴計畫透過網路串聯大學伴和小學伴,以深厚的陪伴為特色,結合一對一視訊方式,透過互動、分享知識,打破地域限制,拉近城鄉的距離。
說到台灣獼猴,攻擊、危險、兇狠,這些負面標籤,已經與牠們劃上等號。然而,在台南烏山獼猴保護區裡的猴子們,個性卻是溫順、可愛、呆萌。為了保護猴群,保護區負責人林耕竹,向農民推廣架設電圍網,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減少農作物受損,同時守護這塊寶貴的花果山,打造人與獼猴共存的環境。
第33屆醫療奉獻獎得主之一的賴春美,是花蓮縣萬榮鄉明利國小的護理師,因為爸爸遺願跟心中所願,讓她放棄16年醫院生涯,返鄉照顧失智的媽媽,同時也為校護開創了更多可能性。
竹材的應用多元,不僅可運用於綠建築材料,亦可用於加工材料當中。竹子對於泰雅族人而言,從生活起居的器具到部落風俗,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隨著青壯人口外移,部落傳統文化面臨斷層,延續與傳承泰雅竹文化,實為當務之急。
今年9月,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原聲國際學院國中小部正式開學,以「培育部落典範菁英、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為願景,培養來自信義鄉各部落的青少年,不僅提供孩子們課業上的支持,也關心他們的生活需求。
兒少安置於教養機構或寄養家庭,常因原生家庭突遭變故或父母無力養育,然若基於自由受限而倉促離開安置機構,恐增社會安全風險。再者,近年社會結構轉變,使家外安置兒少的情況較以往更加複雜,進而影響寄養家庭的投入意願,協助兒少自立成為一大難題。基此,中央與地方正努力改善,調整安置資源比例並優化機構,推動兒少朝家庭式安置處所邁進。
今(2023)年4月台灣大學第35屆學生會舉辦「言論自由月」活動,一幅疑似涉及原住民加分政策的布條,引發對於原住民歧視的爭議。基此,台大原住民學生於今年5月成立「台大原住民學生反歧視行動小組」(下稱反歧視小組),望校方重視原住民學生權益,並倡議落實全民原住民教育。
在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部落裡,有一門古老而珍貴的工藝技術——香蕉絲編織工藝。這個工藝不僅是噶瑪蘭族的精神所在,更是噶瑪蘭族文化的一大瑰寶。
台灣身為海島國家,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東邊的黑潮為台灣特有的洋流,因長期穩定,且開發量巨大,國家海洋研究院的與台灣大學、中山大學和海洋大學研發浮游式洋流發電機組,利用黑潮穩定的海流及巨大的開發量。波浪能發電也是近年業界的發展目標,總結來說,實現台灣2050淨零規劃,各國提倡綠能和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我國海洋能發電具備先天環境優勢,但未來機組之發電效益、發電成本與可用率仍待驗證,生態保育和環境評估在發展成熟後,是首要考量的關鍵。
平溪人口約4200人,65歲以上長者高達32%,且平均每3人就有1位是老人且失智者占七成,為全台灣最老的鄉鎮。近年來,平溪居民常遇到年長者失智症發作,平溪為使失智症者能安心居住於熟悉的社區,新北市衛生局歷時三年打造偏鄉平溪成不老長智村,作為失智友善示範社區,以當地衛生所為主體連結在地服務資源,降低城鄉差距及解決偏鄉就醫不便,讓民眾正確認識、協助與關懷失智者及其家庭,讓他們可以安心生活且能融入社會,推動失智友善照護計畫,是社區的首要目標。
如果提到街舞,許多人最先聯想到的是美式街頭服裝搭配流行音樂,但您有想過街舞結合台灣原住民文化會摩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嗎?「宜蘭泰雅妹妹」舞團重新定義屬於他們的街舞新風格,帶您來看精彩的視覺饗宴。
略顯陰沉的空氣中,猛然爆發一聲槍響,兩位全副武裝的原住民獵人端起獵槍走向樹林,此處為新北市八里區挖仔尾自然保留區,獵人巴度與劉振雄受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下稱林保署)所委託,按照民眾通報,驅車沿途尋找外來種「埃及聖䴉」的蹤跡,執行撲殺任務。
花蓮縣秀林鄉的大同大禮部落,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第一站,近年提供山友住宿,不過日前突然宣布「暫停接待所有家庭服務」,引發登山客一片譁然,原來因為他們並非「合法民宿」,今年初陸續被縣府開罰每戶3萬元,且可連續罰。許多當地族人表示,山上很難達到平地申請民宿登記的標準,希望政府可以給予他們生存空間。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