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熊來了 台灣黑熊保育路迢迢
台灣黑熊目前在台被列為瀕臨絕種之保育類動物,數量僅有200至600隻。即使民眾保育觀念逐日提升,台灣黑熊的生活環境仍處處存在危險,現今台灣黑熊食補文化雖不再像過去盛行,但台灣黑熊仍因棲地破碎化、誤觸陷阱等人為因素而面臨生存危機,而原住民部落的支持,更為台灣黑熊保育工作的重要關鍵。
台灣黑熊目前在台被列為瀕臨絕種之保育類動物,數量僅有200至600隻。即使民眾保育觀念逐日提升,台灣黑熊的生活環境仍處處存在危險,現今台灣黑熊食補文化雖不再像過去盛行,但台灣黑熊仍因棲地破碎化、誤觸陷阱等人為因素而面臨生存危機,而原住民部落的支持,更為台灣黑熊保育工作的重要關鍵。
對於生活在平地與市區的人們,照下一張全家福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但住在偏遠山區的人們,苦於路途遙遠,想正式的拍張照片還要驅車下山。對此,有一群人想到了他們的困境,願意載上攝影器材,並不惜千里迢迢開車深入山區,只為幫部落中的耆老和族人們留下一張張合影。
在阿里山的鄒族部落 ,有一位熱血醫師,過去十年來,每個禮拜都往部落跑,因為父親罹癌及八八風災而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回家的路引領她在大學畢業後,走回自己的家鄉部落,一待便是10年起跳,期盼自己能夠成為族人所信賴的醫生、守護族人健康之外,更用行動來解決原民部落「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台南關廟有「鳳梨故鄉」之稱,但隨大量採收而來的鳳梨葉,多數仍被農民以燃燒、掩埋等方式處理。如今,有一位文史工作者利用鳳梨纖維做織品,並結合關廟在地小學,透過體驗課程傳承地方特色。
龍舟競賽是中國傳統的體育運動和文化活動。起源於古代祭龍習俗,現今演變成一個集運動、文化、旅遊等多元素的盛大活動。2010年,龍舟首次被納入亞洲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之一,爾後發展逐漸普及,每年都會舉行多場龍舟競賽。
射箭,自古以來是原住民狩獵文化的一部份,對於太魯閣族更是至關重要,花蓮縣秀林鄉重光部落長老的高智仁,秉持著對射箭的熱情,不僅透過教導射箭凝聚部落孩子的情感,20多年來的堅持更是傳承原住民射箭文化的重要力量。
車水馬龍的大街上,不管是高聳入雲的大樓,抑或是較低樓層的建築都隨處可見,這些都是因為有一群默默為社會付出的工人所建蓋而成的。搬水泥,扛重物,這是水泥師傅吳佳憲的日常工作;出生於水泥家庭的吳佳憲,從小在工地長大,陪著爸爸去工地工作、在工地裡頭玩耍都是吳佳憲的童年。
蕗蕎常作為醃菜食用,在現在的漢人社會中以十分少見。但太魯閣族人至今仍然保留著種植蕗蕎的習慣,且隨著養身觀念的興起逐漸重新出現在我們的眼中,帶您來探究蕗蕎的神秘面紗。
南投縣喜裂克文化藝術團團長─劉文凱,來自於傳說中泰雅族的發源地南投縣仁愛鄉瑞岩部落,對於傳承文化有任重道遠的使命感,長期耕耘於原住民傳統歌舞,並利用傳統打擊樂器,結合現代音樂元素,帶領一批年輕原住民青年在這塊土地上舞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在高雄市山區的那瑪夏,天還沒亮,部落族人便持著火把,拿著各式漁獵工具走到楠梓仙溪河畔,利用火光吸引魚群後,再將毒藤搗碎放入河中。如此,河中的魚類便會暈厥,大大增加捕撈成功率。而這便是卡那卡那富族代代流傳下來的河祭儀式,也是他們老祖宗與環境共存的文化智慧。
偏鄉學校裡的小朋友,多數原生家庭的條件都較為貧困,而教育資源也十分匱乏。花蓮縣和平國小的校長艾石生,出生於太魯閣族的原住民部落,從小家境清寒,後來受到資助,努力求學成為校長。他深知偏鄉學校面臨許多困難,也因過去的成長經驗,讓他渴望透過教育的力量,帶領這些偏鄉學童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花蓮瑞穗的鶴岡國小是被教育部劃分為特級偏遠的部落小學之一,大部分的學生皆為阿美族人。兩年前的暑假,學校迎來一位特別的老師「何寧」,擁有著高學歷的他,研究所更是赴美就讀馬里蘭大學,畢業回台也順利在薪資優渥的科技業工作,但一趟蘭嶼之旅打破他原本安穩的生活,決定捨棄高薪工作,來到鶴岡國小擔任英語老師。
據內政部統計,原住民族的平均餘命與全國人口相差近8歲,因病死亡的機率也高於全國平均許多,而這不單只是原住民的健康因素,與台灣長期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未能作出合適性的醫療措施以及法律政策息息相關。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