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陣頭傳承不易 八家將汙名化

記者 周翊、黃宥晴、蔡蕎因/採訪報導

陣頭為歷史悠久的台灣傳統民俗文化,在鑼鼓喧天的廟會中,陣頭工作人員扮演八家將代表神明出巡。根據台灣民俗文化工作室的資料可以得知,從早期的農業社會就已有透過扮神以驅邪祈福的陣頭出現,而八家將在陣頭中的角色相當於現代的警察。原先家將為受人尊敬的神明化身,現今卻被大多數人認為是負面詞彙,民眾對其印象不像以往如此敬畏,甚至有更深的誤解。

除了家將外,神將也是陣頭文化重要的一環。攝影/黃宥晴

然而,現代的陣頭活動在媒體上出現不少鬥毆的負面新聞,更加深大眾「陣頭是不良分子聚集地」的刻板印象。台中教育大學台語文學系教授林茂賢指出,當八家將被定位為「8+9」就會被歸類為不良幫派。但他認為家將本身並不是幫派,不是因為參加陣頭而造成這些人學壞,他認為這陣頭與「學壞」根本是不相關的事。

台中教育大學台語文學系教授林茂賢說明陣頭與負面習慣之間的關係

「壞的是人,不是神。」將容文創畫臉師林自賢提及,自己本身非常討厭「8+9」這個詞彙,因為八家將本身並不壞。而新聞報導現今網路流行詞彙,揶揄的口氣講述本應被尊敬的信仰,林自賢認為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感到非常難受。

在遶境時官將首代表神明護法,大眾常將此與八家將混淆。攝影/黃宥晴

對於陣頭文化的落沒,台北市稻江靈安社社員吳承軒認為,除了現代人對宗教較不重視外,國民政府遷台、本省與外省情節的衝突也是主因之一。

耕研居宗教民俗研究室負責人謝宗榮也指出,陣頭文化減少的原因為少子化趨勢以及現代人生活節奏改變,加上現今陣頭活動多集中於假日,因此陣頭活動相較於過去較不興盛。

隨著時代的變遷,陣頭活動與過去不同,對此謝宗榮提到,陣頭並非一開始就給人不良觀感。過去的傳統陣頭通常隸屬於宮廟,管理相當嚴謹,到了後來出現私人神壇,招收中輟、學業較差的學生,或是在學校受欺負得不到歸屬感的孩子,而私人神壇疏於管理,沒有以信仰為核心來領導成員,容易讓成員們孳生打架鬥毆等不良行為,因此大眾對於陣頭的觀感較差。

謝宗榮也提到,有些宮廟免費提供、檳榔,雖然能讓陣頭人員提神,但隨之而來的亂丟菸蒂、吐檳榔汁等行為也讓大眾容易對此有不良觀感。板橋朝元社社長蔡文偉則認為,宮廟雖然會提供參與陣頭的人員,但拿不拿的決定權在自己手上,如果自制力夠好,自然也不會去碰。

面對這些大眾對於陣頭的不好印象,林茂賢認為,可以從教育開始改善,除了教科書上能介紹陣頭文化之外,也能透過建立陣頭相關社團,讓學生進一步學習並了解陣頭。偏見通常是因為不了解而衍生,若能了解台灣的傳統陣頭,自然也能扭轉現今大眾對於陣頭的刻板印象。

對於陣頭文化的傳承,除了要改善大眾對於陣頭的印象外,如何讓陣頭文化延續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謝宗榮認為,廟會與陣頭息息相關,除了信仰虔誠外,若想延續陣頭的話首先就得保存廟會傳統。

林茂賢提到,陣頭一開始就是因宗教信仰而衍生的表演藝術,而謝宗榮也指出,近二十年有不少創意文化團隊結合陣頭文化表演,更有不少學院或是科班出身的學生加入陣頭表演的行列,讓陣頭文化變成屬於台灣的藝術,不僅能為文化傳承盡一份心力,也能改善大眾對於陣頭的刻板印象。

陣頭文化創新 加入街舞新元素

「陣頭」在台灣傳統民俗信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代表著對神明的感謝與敬愛,但面對現代社會的轉變及媒體報導的負面新聞,社會大眾對陣頭逐漸產生負面觀感。因此,如何傳承與改變民眾的想法,成為陣頭文化工作者的一大課題。

對於陣頭文化的傳承,吳承軒也提到,現在的社會以網路為主,若是想要維持陣頭文化的發展,「社群媒體」更是必須品。

其實利用社群媒體宣傳陣頭文化已經有先例,像是稻江靈安社的社員有很多都是經由網路得知靈安社後,自願加入延續傳統文化;鐵四帝文化創意藝術團在創立之初,也透過影音串流平台上傳舞蹈影片與網路媒體的共同報導,至今已達到600萬點閱率,讓更多閱聽眾看到不同的家將風貌。

鐵四帝以八家將陣法融合街舞,不只練習街舞,也會練習家將陣法。攝影/黃宥晴

張益彰說,三年前他與四位夥伴將八家將融合街舞並成立舞蹈團,目的是希望讓大眾了解,當陣頭有好的管理及團隊組織經營,也可以是很正向的民間信仰活動。提到曾加入陣頭的那三年,張益彰表示,他學習到如何團體生活,同時嚴厲的師傅也訓練他的抗壓性,因而認為加入陣頭不一定會學壞。

張益彰回憶,當初是想為台灣傳統文化盡一份心力,原本就是街舞老師的團員們,將家將的步伐或陣勢與街舞融合,並參加各種舞蹈比賽、拍攝家將舞蹈影片。他坦承初次表演時十分害怕,畢竟在過去並沒有人做過將八家將元素融合街舞的創舉,沒想到後來獲得熱烈迴響。

鐵四帝文化創意藝術團受邀各種場合表演。圖片提供/張益彰

另外張益彰提到,很多人認為陣頭很「台」,是不國際化、不主流的民間活動。然而,在六年前他為了尋找靈感,到美國深入了解黑人文化後,發現黑人文化在美國也是非主流文化,甚至社會大眾也有著負面觀感。而現在全世界都流行由黑人文化演變而來的嘻哈、街舞,那就代表台灣的傳統陣頭也是可以被這個社會和世界認可,只是需要時間改變。

提及鐵四帝的團員曾被周遭的人貶低,張益彰認為:「台灣只有2300萬人,而地球上有670億人口,由你決定未來誰是你的觀眾。」他認為,有一天當八家將街舞在國外得名,消息傳回國內後,會讓更多人接受、了解陣頭這個傳統民俗活動。

鐵四帝文化創意藝術舞蹈團團長張益彰向學員說明自己對於八家將的看法

 

還願為神明護駕 畫臉扮神跳家將
畫臉雖是神聖的事,但演變至今已不需時刻保持同一表情。攝影/黃宥晴

「畫臉」在陣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是跳家將的精隨。林自賢表示,畫臉在八家將中象徵的意義十分重大,被畫臉者是在「扮神」,在表演的過程他就是神,被神明賦予力量。林自賢說明,跳家將是一種「還願」的動作。人們在豐衣足食後,為了感謝神明,除了出錢請戲班,較貧困的人若想付出心力多會選擇扮演家將。

從前在開臉前有許多規定,齋戒、不碰女色、畫臉時不能開口,都是對神明的一種尊敬。林自賢透露「不能開口」這個禁忌有非常重要的原因,扮神將者代表神明出巡,擁有神明給予的能量,那種能量是一口氣的,一旦放開容易出現「沖煞」的情況。

畫臉師一筆一畫勾勒在臉上,完成「開臉」。攝影/黃宥晴

林自賢曾看過有參與者像被一股力量推出去般,從二樓飛出去掉到一樓。林自賢表示,他鮮少向人提到有關「沖煞」的事情。大部分民眾對於自然現象多不相信,事情也多是在畫臉完後發生。畫完臉代表神上身,有壞念頭的「好兄弟」因為害怕才會做出動作。

近年對於宗教信仰依賴的降低以及對陣頭文化的不重視,這些規矩漸漸的被打破。在林自賢為扮神者畫臉的過程中發現,現在的扮神者不避諱開口說話,在畫筆離開臉時能和同伴聊天。規矩雖較以前寬鬆,順應時代的轉變,但對於神的尊重仍是陣頭參與者應具備的。

將容文創畫臉師林自賢說明畫臉的意義

儘管陣頭文化在大眾心中的地位逐漸降低,對於自小家中就有家將團的林自賢來說,畫臉是八家將的精隨也需要傳承技術。也是他也大力推廣畫臉的原因,更開課親授技術,為的就是保護畫臉文化,在這多變的社會中保有最正統的陣頭文化。

 

延伸閱讀:

由代工至創作 以傳統跨越神佛產業桎梏

苗栗最盛大民俗慶典「火旁」龍 鞭炮聲四起迎神龍

消逝的傳統 民俗技藝傳承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