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電子煙較健康?專家:一樣致癌

記者 向元玉、邱品禎、劉美佳/採訪報導

近期海內外傳出多起因吸食電子煙,而導致身體不適的案例,與青少年濫用電子煙的情況,引起大眾對電子煙的關注。根據2018年國健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國、高中生吸食電子煙比率為1.9%3.4%,遠大於成人0.6%吸食率,許多爭議也浮上檯面。

電子煙同樣致癌

現今市面上可看到眾多新奇造型及特殊口味的電子煙,吸引許多人嘗試。電子煙原理是透過可充電的鋰電池供電給霧化器,由霧化器去蒸發煙油,模擬抽傳統紙菸的效果。一般市面上的電子煙內含物可自行調配,主要成分有蔬菜甘油、丙二醇、各式香精煙油、尼古丁。商家透過調配香精來吸引買方。然而有些商家可能在成分上標示不清,實則含超量有害物質。

吸食電子煙恐致癌。攝影/劉美佳

電子煙可自行調整添加物,因此產生電子煙較傳統紙菸健康的迷思,認為成分較單純2017年國健署抽查市面上電子煙,成分包含毒藜鹼、丙二醇、甲醛和菸草生物鹼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電子煙業者小電(化名)表示,美國當地氾濫黑心煙油,許多人貪小便宜才讓自己身體傷害,政府利用近期電子煙危害健康的新聞,誤導人民電子煙都是不健康的,生意大受影響。根據美國毒理學專家、現任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表示:「電子煙成分同樣有致癌物,含甲醛、乙醛、亞硝胺,以上皆為一級致癌物。一級致癌物只要進入人體內,必會使人致癌。」

招明威教授說明電子煙內含成分。

美國毒理學專家、現任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手上為衛生福利部電子煙防制知能(大眾版)。攝影/劉美佳

相較傳統紙菸,多數電子煙成分與標示不清,造成使用者將未知的有害物質吸入體內。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提到,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檢驗,紙菸含39種致癌物質,2017發現有害物質增至93種。而電子煙盛行至今,歐盟已檢驗出內含41種有害物質。可能隱藏其他尚未被查驗到的有害物質,若同時吸食電子煙與傳統紙菸,危害人體的程度將難以預估。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站在反菸海報牆前宣導新興菸品的危害。攝影/劉美佳
戒菸不成 反而上癮

根據2018影視媒體際網路中菸品及電子煙訊息監測計畫,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專任講師余陽洲提供,認為吸食電子煙可幫助戒菸的民眾有26.4%,可見民眾對於電子煙認知不足。林清麗表示,傳統紙菸有多種戒除方法,但目前電子煙僅能自己戒除。吸食傳統紙菸8年的陳先生,從國二使用電子煙,他表示,使用電子煙無助於自己戒菸,反而同時抽傳統紙菸與電子煙。

吸食電子煙可幫助戒菸說法同意度。資料來源/2018影視媒體際網路中菸品及電子煙訊息監測計畫,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專任講師余陽洲提供、製圖/向元玉

林清麗提到,由於電子煙煙霧消散快速,且無異味,不容易察覺,因此隨時隨地都能使用,而在校園特別氾濫。當菸癮發作時,馬上就能拿起來吸食,反而縮短原本抽紙菸的間隔時間。招名威表示,電子煙原本的概念是添加少量尼古丁,漸漸減少劑量,達到戒菸效果,但現在無相關規範,導致添加物超標,危害人體健康。

避免使用非天然菸品

因電子煙口味眾多、外型奇特,容易吸引大眾。菸品對於人類危害,已超乎我們想像,現今又有電子煙這類型的新型菸品出現,吸引更多人吸食。

根據2018年國健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發現,超過3.8萬的國、高中職學生正使用電子煙。林清麗指出,在八月接受到校方消息,僅開學一天,教官已沒收五支電子煙,表示其入侵校園的狀況嚴重,政府應積極改善此狀況。電子煙對人體危害不容小覷,招名威也呼籲,電子煙與傳統紙煙都非天然物,應避免使用,減輕身體負擔。

一讀卡關多年 地方執法困難

現今在台灣隨處可見有人在抽電子煙,但大多數人對於電子煙的相關法律並不清楚,讓許多人常在不自覺的狀況下觸犯法條。而電子煙的款式多,成分都不盡相同,相關法條又不夠嚴謹,導致業者鑽法律漏洞、偷販賣電子煙,加上政府不嚴格取締,甚至相關法條的罰責太輕,讓許多非法販賣業者不當一回事。

夜市可見商家陳列電子煙。攝影/劉美佳

目前根據《菸害防制法》2條,電子煙並不是使用菸草作為原料,所以不算在菸品的範圍裡,等於是沒法可管吸食電子煙的行為。而所有電子煙相關法律提案,進度停留在一讀通過。台北市議員陳建銘説:「中央政府沒有制定相關管理辦法,讓地方政府執法時無母法可循,導致警察、相關稽查人員也因此沒辦法取締使用的人或稽查販賣的業者。」

台北市議員陳建銘。手上為新興菸品電子煙,桌上是各式煙油。攝影/劉美佳

台灣目前對於電子煙的管理,依內容物主要分成「含尼古丁」及「不含尼古丁」兩種。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現被納入藥品管理,要依照《藥事法》去申請查驗登記,若擅自製造或輸入,根據《藥事法》第82條,可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台幣一億元以下罰金;而販賣、供應等,則依同法第83條,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規範則依循《菸害防制法》第14條,任何人不得製造、輸入或販賣菸品形狀之糖果、點心、玩具或其他任何物品。而市面上有許多電子煙的款式並不跟菸品的形狀類似,也就不能算在此範疇。林清麗表示:「許多業者在稽查人員上門盤查時,會將電子煙拆成零件、試圖鑽法律漏洞,讓稽查人員也沒辦法開罰。」

青少年好奇心作祟 恐藉電子煙觸毒品

輸入關鍵字,即可在網路上搜尋到網紅、素人吸食電子煙之影片,影片中透過吸食電子煙,搭配技巧吐出不同形狀的煙圈,吸引許多點擊,也因此讓人產生好奇,引發青少年想嘗試的心態

然而,根據美國藥物濫用研究所2014年的研究,青少年吸菸恐造成大腦永久傷害、導致成癮,影響往後社會發展。依據國民健康署2018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電子煙吸食狀況仍有隨年級增加的情形,高三學生吸食率增加為4.1%

電子煙在網路通路上販售。攝影/劉美佳

國中學生吸菸行為調查顯示,電子煙吸食狀況仍有隨年級增加的情形。製圖/蔡采紋

高中、高職、五專學生吸菸行為調查顯示,電子煙吸食狀況仍有隨年級增加的情形,高三學生吸食率增加為4.1%。製圖/蔡采紋

 

電子煙可說是藥物的載具,民眾可自行選用不同成分的煙油搭配使用。林清麗表示,美國調查報告顯示使用過電子煙的青少年,吸食大麻的機率是沒使用經驗青少年的3.5倍,進而確認了電子煙是青少年服用大麻的途徑之一。吸食電子煙容易造成尼古丁上癮,甚至轉而服用甲基安非他命、大麻等毒品,成為多重藥物成癮的使用者。

林清麗指出,曾遇過學生向學校申訴班級上有同學吸食電子煙,但學校卻無所作為的案例。提到如何防治電子煙在校園氾濫,她認為不只政府應積極修法,家長及師長也必須去理解菸害防制。

陳建銘表示,若是電子煙進入校園可能對於學生的心態會有影響,透過抽菸行為表彰自己已成熟、炫耀進而產生霸凌問題。學校應對教職員、學生做宣導、管理。在商品沒有規範、檢驗的情況下,青少年很容易獲取,像是網路上甚至有賣含大麻成分的煙油,電子煙也出現在夾娃娃機裡,吸引未成年人夾取。而這些新興菸品很可能會影響身心發展,要求學生不要輕易嘗試,教職員應做好模範。

陳建銘923日在北市議會質詢後,教育局召開跨局處會議,明定禁止攜帶相關產品進入校園,並禁止教職員及學生吸食電子煙。對此,陳建銘認為,若缺少法源依據,直接實施限制,恐對人民權益有傷害,這部分仍存在爭議。「希望行政及立法部門能多點社會民生,少點政治。」他表示,科技進步應與時俱進,但立法行政部門對社會新創產品無積極有效作為,希望中央盡快立法,規範相關電子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