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多 食農教育校園扎根
你還置身事外嗎?臺灣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是民間團體,都相當關注食安與食物的環保永續。食農永續教育在忙碌的現代人生活下,逐漸成為人人須知的課題。食安風暴興起後,許多人更重視食物的來源與產地。
你還置身事外嗎?臺灣從幼兒園到大學,甚至是民間團體,都相當關注食安與食物的環保永續。食農永續教育在忙碌的現代人生活下,逐漸成為人人須知的課題。食安風暴興起後,許多人更重視食物的來源與產地。
偏鄉學校教師流動率大,因此通常是代課老師,交通、家庭因素都是關鍵原因,沒有人願意來,導致偏鄉孩童經常換導師,甚至有可能6年換了6個導師,面對這樣的困境,老師們內心的掙扎又是什麼?
2020教育數據應用黑客松,以「教育」為核心,參賽團隊利用大數據,開發具創新、商業應用價值的作品,解決社會現有痛點與問題。決賽於10月17日舉行,共有17組團隊入圍,帶您一起看現場有那些優秀團隊提案。
繪本《國王與國王》因同志內容引起爭議,對此,專家學者共同呼籲性別平等教育,雖在台灣已被納入法律,但在兒少教育與課綱方面仍有諸多缺失,應當透過政府、學校、家庭三方協力,打造兒少健全的性平觀念。
在全世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時,南韓政府緊急下令禁止集會活動,推遲開學時間,卻未對補習班進行管控,有學生不顧風險,持續到補習班上課,以至於補習班群聚感染案例層出不窮。
在臺灣,七成縣市均設有偏鄉學校,儘管國民教育普及、政府也投資資源和經費,仍有多數偏鄉的孩童,面臨「沒有老師」、「師資不穩」的困境,同時「老師您會不會回來?」也是偏鄉學生心中的疑問。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是多數偏鄉孩童心中的疑問。即使政府近年都有規劃投資偏鄉學校,但真正缺乏的,是長期穩定陪伴、引導學習的重要角色。目前已有多個民間團體投身到偏鄉,提供最有效的幫助和指導。
在台灣,實際偏遠地區並非所想像的花東離島地區,反而是集中在西部沿海和南部地區,且學校相較規模小、教師流動率高、數位科技落差大、文化刺激不足等問題,使得偏遠學生有較高的輟學率與較低的學習意願。
在台灣,儘管國民教育普及,仍有多數處於偏鄉的孩童,面臨「沒有老師」、「師資不穩」的困境,在這樣的教育環境底下,孩子們是否可以透過教育翻身,扭轉現在的困境?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改變呢?
台灣甩不開升學主義制度,非名校不可的迷思也還存留在社會上,也因為廣設大學造成學歷貶值、學術通膨,教育改革應該使學生找回讀大學背後真正的原因,才能一步一步改變現況。
宜蘭縣大同國中為全台第一所實施原住民實驗教育的學校,也邀請部落耆老,與師生合作,在校園中打造傳統半穴屋,屋內生起的柴火,象徵文化薪火相傳,共盼孩子以自身文化為榮,一步步成為真正的泰雅人。
「我最喜歡英文課,因為老師上課會用佩佩豬的影片,教我們念單詞,而且還可以在電腦上回答問題,系統就會送我一朵小花……」中國吳寧五小學生吳嘉麒興奮地說。自中國大陸爆發疫情以來,學校為大家提供了線上教學,老師面對鏡頭授課,學生在家學習、通過打字提問等,線上教學如何運作,其優勢和弊端是什麼,未來線上教學能否取代傳統教學呢?
梅子樹影晃動,孩子們在底下拉長小手,把果實咚咚地滾進篩網;另一頭,五色斑斕的磚牆邊,有的孩子升火、架鍋具,就地取材現煮一道「落葉湯」。新北市三峽區的白雞山下,有一所非學校親子共學部落在此耕耘六年,創辦人楊念祖用陪伴與關懷,支持來到這裡的每個家庭。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