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偏鄉學校班級裏的學生普遍來說較少。 攝影/翁維伶
文教生活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偏鄉制度優化成關鍵

根據教育部統計,全國有1104所國中小列為偏鄉學校,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偏鄉學校面臨教師短缺的問題。偏鄉老師基本上都是「一人多用」,因此沒幾年就申請轉調,讓偏鄉學校人力更吃緊。

完整內文
學生越發重視自身權益,自治成為首要之務。照片提供/育才街
文教生活

學生自治納法 落實參與式校務

學生自治在「高級中等教育法」修訂後更顯重要,學生多視其為爭取權益最有效的管道,但多數學校學生會創立不久,可藉部分學校成功案例做參考,看各部門如何運行,學生如何為自己爭取學權。

完整內文
海洋垃圾攝影展主視覺海報集結五光十色的海洋垃圾。照片提供/One one&one
文教生活焦點環保公衛

藝術合作新氣象 海洋垃圾展盼環境永續

Hi!We Are Back!」諧音「海,我們回來了」模擬垃圾的心情,攝影展不但重現海洋垃圾的風貌,也讓觀眾知道即使垃圾丟掉後,還是會重回到生活中,人類的責任尚未完成。

完整內文
多數民眾搭乘捷運都會低頭使用手機,網路成為重要一環。攝影/曾國緯
文教生活

大眾運輸推免費Wi-Fi 穩定度成大問題

網路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也使大眾交通業者跟隨風潮引進Wi-Fi,讓乘客可以查詢資訊或打發時間。民眾較常搭乘的大眾運輸為捷運、高鐵、台鐵及客運,目前四種運輸多有提供Wi-Fi服務,但使用方式及穩定度略有不同。

完整內文
文教生活

古今審美相交融 寺廟建築大不同

廟宇是臺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同時也是人民信仰的心靈寄託。現今臺灣的廟宇建築漸漸走出自己的特色,加入符合現代審美觀點的藝術元素,在保留傳統建築的華麗與靜謐外,同時又能摻雜一點神秘莊嚴的氣氛,使民眾對於廟宇的印象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完整內文
各國的教育型態皆不相同,了解與學習他國的益處為現今趨勢。製圖/陳玟綺
文教生活焦點

學分多≠學得多 台灣美國修課模式大不同

 大學生必須修畢學校訂定的學分數才能順利畢業。在台灣,學生想要達到順利畢業的門檻,每學期都必須修足大量學分。學分數的多寡,真的能代表學習成效嗎?國外大學又如何看待學分數,標準又是如何呢?

完整內文
兩位校長將如何開創藝術教育的另一境界,替台灣未來藝文生態鋪路?攝影/黃雅婷
文教生活

藝術教育史重大篇章 兩藝校長直面對述

由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及台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共同參與,台灣高等教育史、藝術史上的首次公開正式辯論會。作為台灣藝術教育界學府的標竿人物,他們將如何闡述對於台灣藝術教育現況的見解理念、以及實質的策略計畫呈現?又如何犀利點出藝術教育的發展窘境?

完整內文
快樂學習,忘記年齡,才能達到真正的樂齡生活。照片提供/文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文教生活

樂而忘齡 文山樂齡開辦多元課程

隨著社會快速變遷與成長,國內老化的速度日漸加快,在醫療、長者福利之外,長者的學習權益也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標,目前國內已成立 339所「樂齡學習中心」,望中高齡者跨越年齡的鴻溝,在晚年依舊能有幸福的生活感受。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