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迷路vs環境污染 登山布條惹爭議

近年來新冠疫情肆虐,國人無法出國旅遊,登山便成為新國民運動。隨著登山熱潮的掀起,山難搜救件數也隨之增加,據內政部消防署山域事故案件概況資料統計顯示,2015年至2021年山域事故以迷路、失聯為大宗,為避免在山林中迷失方向,許多登山客會在樹枝綁上指引方向的登山布條,引發布條對山林生態造成威脅的疑慮。 

《禁伐補償條例》衝擊 台灣竹林及產業浩劫?

竹子盛產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更讓各種類竹子蓬勃發展,對於早期台灣農業社會,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材。但隨著工業發展,傳統竹材逐漸被經濟效益高的塑膠取代,政府頒布《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條例》後,導致無人願意砍伐竹林,造成竹材短缺問題更是日益嚴重,除面臨荒廢外,甚至可能會延伸出更大的山林危機。 

永續潮流當道 環保花藝崛起

許多人在特別節日時,會送鮮花給親朋好友慶祝。當人們收到美麗花束,感到開心的背後,地球卻在哭泣——那些被過度包裝的花束,及層層包裹的運送包材,都成為資源的浪費。隨著環保永續潮流興起,越來越多花店開始提倡環保花藝,在創作美麗花藝的同時,也愛護地球。 

甘蔗渣化腐朽為神奇 廢物也能永續利用

在現今環境破壞及氣候劇變下,人們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因應現狀,聯合國於2022年啟動全球限塑談判,目標於2024年完成《全球塑膠公約》的制定。而2019年7月起,台北市《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政策》正式上路,取塑膠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材質製成的環保吸管。其中脫穎而出的是,由台灣子弟黃千鍾研發,並在第121屆巴黎國際發明展奪下金獎的甘蔗渣環保吸管。 

飄洋過海保鮮美 外銷鳳梨拚轉型

2021年2月,中國以檢疫不合格為由,全面禁止台灣生鮮鳳梨進口。政府在第一時間採行大量收購,並與國內企業合作推廣認購,也鼓吹國人購買,民間掀起一陣「吃鳳梨救農民」的風潮。隨著禁令沒有解除的跡象,農民紛紛開始思考轉型,朝向品質提升、加工轉型的方向前進,積極拓展多元的銷售通路。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