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科技

防疫科技再升級!電梯按鈕自動滅菌

記者 譚唯臻、李伊淇、苗斯堯/採訪報導    

全球受到新冠病毒肆虐長達三年,在後疫情時代,出門在外口罩、酒精是必備,尤其在碰過公用的電梯按鈕後,人們常會下意識地拿出酒精消毒雙手,但當皮膚不斷的接觸酒精,可能會產生脫皮、乾燥等問題。

常搭乘捷運電梯的民眾曹小姐說:「現在是防疫期間,所以可能(電梯按鈕)上面細菌會比較多,我主要是用手機的邊角或是鑰匙去按!」如果不用手指觸碰按鈕,最多人會使用的方式就是拿手邊現有的小物操作電梯面板,以減少接觸的機會。

民眾黃小姐表示:「大家一直按、一直戳電梯(按鈕)容易壞掉要維修!」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區域,經過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按鈕面板脫漆、接觸不良等問題。

捷運站電梯使用量大。攝影/李伊淇

新型自動殺菌按鈕 有效阻隔交叉感染

工研院看準商機,研發出一款號稱能「自動滅菌」的電梯按鈕,其原理為當民眾按下按鈕時,面板內部會觸發一段五秒到十秒不等的紫外光,此時紫外光會穿透石英玻璃到達按鍵表面進行殺菌使病毒結構壞死,且因為是近距離殺菌,能量不需太強即可達成效果,紫外光源持續的時間也足以阻隔交叉感染。

按下按鈕後,紫外光會自動消毒按鈕表面。攝影/譚唯臻

聽聞這樣新穎的技術,不少人會產生疑問,紫外光不會傷害皮膚嗎?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研究員高士欽表示,這個技術在實驗階段時有採用光譜儀及照度探頭近距離測量,要讓光生物危害的數字控制在趨近於零才算合格,以確保不會傷害皮膚及眼球。

高士欽也說明,假設面板在製作時沒封好,就會發生漏光的情形,此時紫外光的能量可能會達到危害指數,所以在研發階段一定要小心謹慎。

研究員以照度探頭測量紫外光指數。攝影/苗斯堯

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取得台灣、日本、中國的專利,預計未來有機會應用在更多公用設施上,但前提是必須安裝在有「通電」的物體上。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博士梁瑋耘表示,試想過可以將這個技術應用在公車把手上,因為公車的設備需要通電,所以理論上可以成立。

但礙於把手本身價格低,材質又必須使用高純的石英玻璃才能讓紫外光穿透殺菌,梁瑋耘認為玻璃材質的手把可能引發安全上的疑慮。不過她也表示,有跟廠商討論過,或許能將該技術放置在ATM螢幕或醫院的掛號機等多人接觸的地方,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防疫對策。

從側面可隱約見到按鈕上設置的紫外光。攝影/苗斯堯

梁瑋耘也提到,會選擇電梯面板作為研發對象,是因為電梯本就屬於高單價設備,一台電梯動輒300萬元,倘若安裝了這樣的殺菌按鈕,只需多幾萬元就能達到防疫效果,當整台電梯的附加價值提升,企業會更願意買單。

但若是將此技術放在大門把手等價格較低的物體上,要讓企業掏錢包的機率則不高,因為技術本身的價值已經超過門把的價錢。同樣擁有附加價值的,還能應用在海關的指紋辨識機上,「因為它會一直被按,又不可能一直擦民眾按的地方,且這設備不便宜,所以我們覺得這是一個蠻好的地方!」梁瑋耘表示他們認為這個想法有機會實現。

電梯按鈕款式多 滅菌效果大不同

目前自動滅菌的電梯按鈕已在工研院內先行安裝使用,但礙於多數廠商不願意參與開發設計、只想要現成品提案,且這個技術市面上並沒有出現過,廠商難免有所顧慮,認為加上了這種按鈕可能導致電梯出問題,所以其餘場合暫時見不到這種技術的按鈕。

不過除了紫外光滅菌的技術外,市面上也存在各種類型的防疫電梯,例如感應式電梯、聲控式電梯等。

捷運站及多數住家大樓目前大多是採用最傳統的觸控式電梯搭配塑膠布,並透過定期更換的方式防止病毒交叉傳播,但這樣的方式不僅損耗人力,也無法百分之百地阻隔病菌傳播。

倘若要更換成防疫電梯,需要住戶集資或動用大樓的資金,多數住戶認為電梯能用就好,沒必要花錢更換。「有些大樓資金不夠,如果要換新不知道要多少錢,沒有資金的話就不會去考慮。」商業大廈保全王先生說道。

多數住家及校內多採用傳統防疫方式——蓋塑膠布。攝影/譚唯臻

對於感應式面板的使用方式,梁瑋耘表示:「我們不想改變原本的使用習慣,總不可能人家進電梯還要先看你的說明書吧!」梁瑋耘補充,研發自動滅菌式按鈕的原因之一,便是考量到並非每位使用者都知道這台電梯為感應式按鈕,倘使一如往常的直接用手按下按鈕,就失去感應式電梯的意義了,且感應式電梯多設有防誤觸機制,容易受干擾,使用上並不方便。

談及另一種聲控電梯,梁瑋耘認為並不實用,電梯本就屬於密閉空間,也會張貼公告宣導勿在電梯內交談,若還要出聲控制電梯,有些本末倒置。因此工研院才會基於不改變使用習慣的前提下,將電梯按鈕作為研發對象。

不同類型的防疫電梯比較。製表/譚唯臻

與病毒共存 傳統還是非傳統?  

市面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防疫電梯,而民眾對於傳統與非傳統式的電梯防疫措施抱有不同想法,部分民眾認為,傳統式電梯的防疫措施已經足夠應對疫情,不需要特別花錢更換成防疫面板,「我覺得有定期消毒或是隨處附酒精給民眾使用的話,就差不多夠用!」民眾張小姐說。

也有使用者持反對意見,認為塑膠薄膜的存在只是把病毒會交叉感染的地方從電梯按鈕轉移到薄膜上,能達成防疫效果並不理想。正在排等電梯的李同學說:「我覺得沒有什麼幫助,即使用塑膠帶擋住,但是大家的手還是會直接觸碰到塑膠帶!」。

電梯旁多會設置酒精瓶。攝影/譚唯臻

談及非傳統式電梯,多數民眾表示雖然陌生,但會願意嘗試。民眾饒小姐說:「不要故障就好了,不要把我困在電梯裡就可以!」其實這樣的技術已經推出多年,也有少部分住家大樓開始使用非傳統式電梯,學校則幾乎都還是維持傳統按鈕。

經常搭乘電梯的李同學表示:「如果這種形式的電梯按鈕可以普遍化,對於我們電梯使用者來說會相對比較安心!」顯示出民眾對於疫情還是有些許擔憂。

儘管病毒無法透過肉眼看見,但它可能時時刻刻都存在於你我身旁,後疫情時代之下,大眾必須學習與病毒共存並保護自身健康,出門在外戴好口罩、勤洗手、多消毒,遵守政府防疫規範。全球各地都有學者在努力研發防疫產品,希望能透過新創的技術抵禦病毒傳播、阻斷疫情蔓延,盡早回歸疫情前的生活。

 

延伸閱讀:    

手掌體溫計方便快速 準確性受質疑

口罩廢棄難回收 先折後丟防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