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金瓜石保存礦業文化 遊客體驗淘金趣

記者 林嘉儀、王宇婕/採訪報導

金瓜石地處新北市瑞芳區,在日治和國民政府殖民時期皆為重要的採礦區,因地理位置相近,水湳洞、九份及金瓜石又簡稱為「水金九」,金瓜石盛產的礦物有金銅礦和黃金,其中又以硫砷銅礦、呂宋銅礦為多。金瓜石因為礦產而風光一時,至今因為金脈枯竭而快速沒落,但它保留了礦產的文化,金瓜石也成功轉型為觀光景點。

傍晚時水湳洞的路燈亮起,十三層也變得燈火通明。 攝影/王宇婕

淘金體驗 感受先民採礦歷程

金瓜石和九份一帶是黃金的故鄉,其中在黃金博物館有淘金體驗,許多民眾帶著自家小孩前來,透過淘金來感受先民採礦的歷程和辛苦。想要淘出小金沙一點也不簡單,其原理是利用礦物的比重,來洗出少部分的金沙,黃金是比重最重的物質,過程包括用撞槌敲打、磨碎和洗淨,分離重金屬後,就能獲得金沙。

體驗淘金時,必須用腳將沙子磨碎細化,洗淨則是要用手去磨細沙,畫圈的方式,搭配洗淨即可拿到乾淨的金沙。由於過程相當繁瑣,王老闆會不厭其煩地指導遊客傳統淘金步驟。他開玩笑的說:「以前做工賺錢,現在你們(遊客)給錢做工。

當時的金瓜石,和九份同為礦產地。攝影/王宇婕
淘金的最後一個步驟便是將金屬和沙子分離,就能萃取出最後的金沙。攝影/王宇婕
館內的廣場旁的銅像讓民眾了解以前的礦工是如何在礦坑工作及生活。攝影/王宇婕

父親經歷礦業年代 耳濡目染傳承傳統淘金文化

王老闆回顧,他的父親以前曾是礦產業高層,因此對金瓜石的人文歷史瞭若指掌,他說明,自日治時期日本人來到金瓜石這帶,因不能在採礦地建屋,因此就在山坡地上使用多塊安山岩推砌,將原本的空間擴建成更大的土地,這些石頭被稱為「駁坎」,在九份和金瓜石最為常見。

金瓜石的礦產,黃金博物館導覽員許小姐也說明,金瓜石除了有黃金外,還有黃銅礦等礦物,這些金屬礦物須經由成礦作用才能成為有經濟價值的物品。成礦作用分為「化學性」和「物理性」,化學性是指高溫的液體或氣體將岩石萃取出礦物,再沉澱至他處;物理性代表這些岩石透過物理方式沉降,像是岩漿作用製造等。

黃金瀑布和陰陽海 酸礦水成天然奇景

金瓜石是黃金的故鄉,因此這裡的自然景觀被礦石的礦物質影響。在半山腰上的瀑布經過長久的金屬礦物接觸形成金黃偏橘的酸礦水,這裡也因此被稱為黃金瀑布。

河床旁的石頭呈現黃褐色;陰陽海中的海水便是因為和原先海洋的藍色,和沖刷下來的黃褐色海水形成對比,而被命名為陰陽海。黃金瀑布和陰陽海都是東北角濱海地區一大特殊自然奇景。

黃金瀑布富含礦物質,河床呈黃褐色,吸引民眾前來觀賞。攝影/王宇婕

金瓜石昔日以採礦維生,今日則是以觀光產業為主軸,但仍保有當時的礦產文化,像是礦坑、洗金體驗等,因為礦物沉澱形成的天然美景,包括黃金瀑布、陰陽海;金瓜石的居民用自己的方式跟文化共存,使更多民眾了解這個富含歷史人文的礦產地區。 

除了黃金博物館內的淘金體驗還有礦坑實境體驗館,介紹礦坑的錄音聲迴蕩在坑道中,民眾還戴著礦坑使用的安全帽進入坑道,讓民眾的沉浸感更加強烈,加上坑道內的水滴,進去後感覺又涼又潮溼,還有裡頭的礦工蠟像,一眼望去仿佛回到採礦的那個年代裡。

礦坑入口寫著安全第一,告知民眾當時礦坑內的安全不比現在。攝影/王宇婕
擬真銅像的原型是阿金伯,也是最後一位礦工。 攝影/王宇婕
礦坑體驗,進入也要戴上礦坑安全帽,讓民眾了解當時的礦工工作的環境。 攝影/王宇婕

以成為觀光景點的金瓜石,成功保留了黃金的故事,讓民眾享受大自然美景之餘,還可以體驗淘金趣,感受礦業先民的智慧。

 

延伸閱讀:

「產煤裕國」 礦工回憶過往歲月

追溯煤鄉記憶 猴硐貓村再現礦坑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