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新冠肺炎專區環保公衛

歐美疫情再起 專家籲強化醫護防疫

記者 楊芷璐、吳幸宸/採訪報導

防範意識提高 疫苗接種人數增

秋、冬是流感好發的季節,許多民眾會於此時定期接種流感疫苗,以降低流感的威脅,今年因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稱新冠肺炎)的影響,國人對於自我的健康意識提高,從10月5日流感疫苗開打後,各縣市都出現踴躍接種流感疫苗的人潮,據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開打近一周的接種數量就已接近200萬劑,比去年同期多出40萬劑。

台北市信義區雙和社區發展協會,為65歲以上成人施打流感疫苗。攝影/吳幸宸

嚴防第二波疫情 政府祭秋冬專案

新冠肺炎疫情直至今日仍在全球持續蔓延,許多歐美國家陸續爆發第二波疫情,台灣目前雖尚未爆發第二波疫情,但為因應境外移入所帶來的感染風險,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中提到,11月中將會祭出秋冬防疫專案,視疫情變化調整防疫強度,相關措施包含強化邊境管制及嚴格執行防疫新生活等。多數民眾對於台灣的疫情保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台灣防疫成效佳,並表示對台灣有信心。

防疫新生活,百貨公司美食街用餐區加裝透明隔板,讓用餐的民眾保持安全距離。攝影/吳幸宸

專家:加強醫護防疫 民眾戴好口罩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陳志傑指出,關於第二波疫情的防疫,政府應把重點擺在醫護人員,他們每天接觸病患,因此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呼吸防護計畫,並強調只要位於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不倒,台灣人民就不會倒,其他民眾則是要維持好自身的健康狀況,並避免同時感冒,以免造成醫護人員過量的負載率。

面對第二波疫情,一般民眾不可鬆懈,醫護人員的防疫更成了重要的一環。攝影/吳幸宸

陳志傑表示,如果能把知識面上的安全衛生化成民眾可以懂的常識,再化為行動,變成習慣,最後深根成文化,這個國家將可以做到百毒不侵的程度,但這會是一個很長期的過程,恐怕要花上一到二十年。

陳志傑也提到,新冠肺炎爆發的初期,每個人都對自身的健康安全感到非常憂心,因此願意配合政府落實防疫政策,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務必配戴口罩、保持1.5公尺的社交距離等,待疫情稍微平緩後,大家對病毒的警戒心都已經下降不少,而民眾因長時間繃在高壓力及緊張的環境下,已經感到疲乏,許多人出門不再戴口罩,但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在疫情尚未解除前仍不能鬆懈,要把戴口罩這件事變成一個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許多公共場所會於一樓大廳設置體溫監測系統,嚴格把關每位進出的民眾。攝影/吳幸宸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1】台灣防疫成功 留學生讚:比歐美完備

【新冠肺炎4】疫情下的社區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