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安全又有趣 老少咸宜的法式滾球

記者 陳培鈞、趙奕、清水綾音/採訪報導

法式滾球最早源於1907年法國普羅旺斯一帶,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法式滾球本來是法國貴族之間的社交運動,但隨著時間演進,一般人民也慢慢接觸這項運動。時至今日,法式滾球已變成法國家喻戶曉的全民運動,國際上也有許多國家正在積極發展。

中華民國滾球協會理事簡桂彬表示,台灣是在2005年開始接觸法式滾球,並於2006年正式引進。當初引進這項運動的目的,是為2009高雄世界運動會做準備,因為法式滾球為世運會比賽項目,身為主辦國的台灣自然不能不推廣。

法式滾球原為貴族運動,現今已發展成全民運動。照片提供/周楷叡
入手容易 老少咸宜

法式滾球的規則簡單易懂,比賽方式溫和且不受身材限制,對於男女老幼而言,都是相當有趣且安全的休閒活動。雖然法式滾球在台灣為小眾運動,普及度不高,但是參與人數已經日益增加。

別於過往被歸類為老人運動的刻板印象,越來越多學生開始從事法式滾球。簡桂彬表示,現在從事法式滾球的人口大約有兩、三千人,不論是大專院校、國高中以及國小都有學校設立滾球隊。加上許多地區也有設立滾球委員會,光是桃園蘆竹的滾球委員會就有三、四百人參與。

天母滾球委員會李主委表示,滾球入手很容易,又具有運動效果,對老年人負擔不大,且比賽過程充滿樂趣,很適合老年人從事。除了運動健身外,還可以藉此連繫彼此情感,所以才會在社區大力推廣。

法式滾球為老少咸宜的一項運動。圖片提供/周楷叡
經費不足 難以推廣

雖然法式滾球在台灣發展已經有所起色,但是相對棒球籃球等熱門運動,知名度仍舊不高,甚至許多人並不把法式滾球當成運動,反而認為是一種休閒娛樂。簡桂彬表示,法式滾球在台灣最大的推廣問題就是經費不足,而經費來源則與政府政策有關。簡桂彬指出,政府在發展體育項目時,會優先發展熱門的奧運運動項目,如棒球籃球

儘管發展不易,中華民國滾球協會還是會在各地舉辦講習和比賽,甚至是國手選拔,以及申請進入全民運動會,藉此爭取更多空間讓更多人參與。簡桂彬說到,協會在推廣時會從學校開始在慢慢深入到社區,希望從基層扎根培養滾球風氣,讓學生產生興趣才能帶入家庭。

儘管法式滾球發展不易,仍有社區積極舉辦滾球活動。圖片提供/周楷叡

2009年世界運動會時,高雄在地的滾委會從社區著手推廣滾球,意外得到廣大迴響,使得不同族群的人開始注意到這項運動,並且親自體驗法式滾球帶來的樂趣。當有表現的舞台,甚至是有成為國手的機會,更能引發有興趣的民眾體驗,促進法式滾球的普及。

冷門運動 注重長期推廣
深耕體育基層多年的簡桂彬,道出台灣體育環境的艱難。攝影/陳培鈞

政府在推廣體育項目,總會三分鐘熱度。像是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政府便喊出發展足球的口號;2019年世界12強棒球賽,又打出振興國球的政策。不過熱潮一過,關注度下降,政府又會轉向發展其他新興熱門項目,經費來源因而減少。缺乏遠見的政策,使得基層體育發展緩慢。

簡桂彬表示,冷門運動的推廣需要長期規劃,才能有所收穫。從小學扎根,慢慢普及才能使該項運動的參與風氣有所進步。

除了政府長期規劃外,也需要家長的支持。簡桂彬提到,學生從事體育活動主要是要讓學生學到團體生活和球隊紀律,家長卻認為這是消耗小朋友體力的好方式,便不太會反對孩子從事體育活動。

然而,當學生到國中階段,中國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讓學生漸漸放棄體育項目。因此,如何建立良好體育環境,讓家長支持孩子參與項目,也是政府需要思考的一環。

北部滾球強權 北市大滾球隊

台北市立大學滾球隊名義上是社團性質,實際的運作方式卻以校隊為標準,有著相當完善的訓練計畫,也會代表學校出去比賽。今年十一月台體盃法式滾球邀請賽,北市大滾球隊便獲得團體第一名的殊榮。

北市大滾球隊獲得台體杯冠軍。照片提供/周楷叡
台北市立大學滾球隊獲得台體盃法式滾球邀請賽冠軍。照片提供/周楷叡

隊長周楷叡提到,每天晚上吃完飯便會來滾球場集合,因為滾球隊沒有教練,所以都是由他帶領球員自發性練習。從基本的熱身,接著進行隊內小比賽,最後針對每天要練的技術項目,例如射擊、pointing等進行練習。

  • 法式滾球三大擲球技巧
  1. POINTING 定位擲準:使用蹲姿或站姿將自己的球拋擲到中心球附近。
  2. PUSHING 推靠助攻:將自己的球輕輕撞擊隊友的球,使隊友的球向前推進,靠近中心球。
  3. SHOOTING 拋擲射擊:攻擊對手的球,使其離開原位,讓己隊的球更靠近中心球或獲得較佳的狀態。

資料來源/士林區滾球委員會

提及如何接觸到法式滾球,隊員王俊迪回憶,他是國中體育課學校推廣,本來只是抱持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嘗試過後就愛上它長達八年。周楷叡則表示,他國中以前是從事其他項目的運動員,後來高中為了升學才選擇更換跑道來打滾球。

球隊中除了專長生,也有素人選手。今年才加入的范聖翊說道,自己原本根本不知道滾球是什麼,因為大學剛好和隊長周楷叡同班,在他的影響下才開始接觸滾球,也在訓練中慢慢喜歡上它,更第一次代表學校去參加比賽。

中華民國滾球隊,代表我國出國比賽。照片提供/周楷叡

曾入選國家隊的周楷叡說,今年代表台灣到加拿大比賽,認為和國外最大的不同是運動風氣,從社區就可以看出外國人對於運動的熱愛,不管有沒有進球,觀眾都會用盡全力為運動員加油,讓他們有受到尊重的感覺。

王俊迪更坦言,參加過國外的比賽,看到我國和外國的差距,他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欠缺足夠的訓練時間,加上規劃不完整,導致差距越來越大。

對於運動員最害怕的運動傷害,周楷叡表示,滾球選手最容易受傷的部位是肩膀和手腕,常出現發炎症狀,需要透過適當的休息、冰敷減緩傷痛。王俊迪還提到,因為長時間使用右手進行投擲,因此滾球選手常常會有長短手的問題,因此平常練習結束後的放鬆更需要注意。

體育選手看不到的未來
中華民國滾球隊出國爭取榮譽,國內卻鮮少人知道滾球運動。照片提供/周楷叡

台灣體育選手平時的關注度低,往往要等到大型國際賽事得獎後,才會獲得媒體報導。若非資深運動迷,很少有人會特別關注台灣的體育環境。簡桂彬表示,台灣的體育環境對選手不夠友善,只有選手熬出頭,才會獲得各界掌聲,奧運項目的選手是如此,更遑論冷門項目的運動選手。

周楷叡提到,雖然自己具備國手身份,但是這份光環在他人眼裡根本沒什麼,許多人甚至根本沒聽過滾球運動。他也苦笑表示,就算成為國手,在台灣當體育選手真的沒什麼保障,因為國家政策並沒有為選手做長遠規劃,他們付出許多的努力,卻無法得到相應的回報。

中華民國滾球隊與他國選手合影。照片提供/周楷叡

簡桂彬說,他時常建議學生要培養多項專長,尤其是體育生,因為每多一項技能就是多給自己一個機會。他建議學生多方嘗試不同項目的運動,對自己的體育生涯才會有幫助,若只把滾球當主項,真的很難找到前途。

簡桂彬也以自己為例說明,原本他的專長項目是足球,但他仍多方嘗試其他運動,像是游泳、排球、滾球等都有考到專業的教練執照。除了培養第二專長,他也認為讀書依舊是重要的一環。

畢竟想考教練證或是教師證,除了四肢發達以外,頭腦也不能簡單。以體育維生的路,在台灣真的不好走,一路走來需經歷許多困難,看到許多問題。所以簡桂彬建也議學生,不要把體育當人生唯一目標,一定要多方涉略才能有所成就。

延伸閱讀:

滾出精彩人生 專屬身障者的地板滾球

擲出名堂! 台灣飛盤薪火盼能傳承

資金、人才不足 韻律體操發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