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未來生涯規劃 成為大學生憂鬱症主因

記者 林欣慧、黃愔晴/台北報導

 

近幾年,大學生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高過於國高中生許多,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 22.2% 的大學生罹患憂鬱症,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有此疾病,除了必須適應環境差異,也要開始學會自主管理,面對種種改變,該如何妥善處理大學生的鬱卒就變得相當重要。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顯示, 22.2% 大學生罹患憂鬱症,等於每四人就有一人有此疾病。攝影/黃愔晴

正就讀大學一年級的黃同學,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離鄉背井來到台灣後,因為接觸到陌生的環境,加上都是陌生的朋友,讓他產生了許多焦慮,以及想家的想法,長久下來,也讓他差點罹患憂鬱症,但是還好因為有室友不斷鼓勵跟陪伴讓他慢慢走出陰霾。

憂鬱症並非憂鬱症情緒 可以做適當區分

當憂鬱症襲來,許多人都感到措手不及,但是其實也有分為「憂鬱症」跟「憂鬱情緒」,「憂鬱」指的是一般人都會出現的一種低落、感到不愉快、沮喪的情緒,而「憂鬱症」是一種疾病。每個人都有不順心的時候,或是各種壓力纏身,而感覺到心情沮喪,有的可能是親友過世,或是與最親密的人事物突然離去,會有一段時間甚至更長的「憂鬱情緒」,不過與憂鬱症不同的是,當煩惱的事情逐漸好轉,或是在碰上其他好事發生時,心情就會有轉變,但是憂鬱症則是會繼續沈溺在悲傷的氛圍中。

董氏基金會也提供許多手冊,幫助民眾更了解憂鬱症,及該如何他們度過難關。攝影/黃愔晴

「憂鬱症」的引發,成因有許多種,例如:遇到壓力事件、罹患重大疾病、人格特質、家族遺傳、家族遺傳、 孤獨、有酗酒或用藥習慣,又以少年及老年罹患憂鬱症的機率較高,而大學生與青少年、成人的症狀則不盡相同,「大學生的憂鬱症」容易反映在情緒低落、內心悲傷的表現上;「青少年的憂鬱症」由於體內賀爾蒙的變化,則容易出現暴躁易怒、缺乏耐性,很容易會讓人誤解成叛逆及不聽規勸的狀況。

適當傾聽與陪伴 是患者最佳良藥

當我們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以給予適當的傾聽,雖然可能會碰到患者希望獨處,但是千萬要有耐心,不要因為他的拒絕,就不理他們,而我們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盡量堅守,「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盡量不要對患者說,加油!你一定可以!這樣的話語,容易讓患者更加痛苦且感到壓力,也盡量別去指責他們的疾病,反而可能加速病情的惡化。

世新大學諮商中心皆有專業的輔導,可以諮商及生涯諮詢。攝影/黃愔晴

世新大學諮商中心陳彥竹老師就表示,諮商的工作比起一般朋友的陪伴聊天不一樣的是,諮商會更加專注在個案描述的事件中,會幫他們做整理與規畫,幫助他們更快速地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可能影響的狀況。

面臨憂鬱症時,許多人都會選擇逃避,或是不斷反問自己,為什麽會遭受這樣疾病困擾,但是這樣只會加深與排斥自己身上的疾病,憂鬱症並非絕症,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規律作息、定時運動及定時吃藥,病情都能獲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