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預防照顧 助長者活出尊嚴

台灣在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就佔了總人口17.56%,85歲以上人口也佔了1.8%。首都台北市也在2022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超過2成的老人人口,人口老化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不得不重視的議題。

「對症下藥」 植物醫師為農作把脈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氣候致使病蟲害迅速蔓延,為確保糧食生產穩定,過往憑藉靠天吃飯,仰賴經驗法則的栽植方式不敷實需。然而,施用農藥雖屬必要之惡,但不當用藥及藥劑殘留,將對人體與環境造成傷害。近年植物醫師憑藉專業能力,診斷植栽致病原因,提供正確安全用藥方式,期許能達到環境永續之目的。

宜蘭蘇澳客家村 地方創生看見「朝陽」

朝陽社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是一個與南澳鄉相鄰的客家村落,三面環山、一面向海,早期在日治(據)時期,因南澳溪出海口風浪大,以日文命名為「浪速」,久而久之,在當地居民的唸法下變成「娜娘仔」,而現在,因為每天早晨,太陽從海平面冉冉升起的美景,所以後人取名為朝陽。

提升長者數位能力 樂齡網紅連結社會

數位科技在21世紀飛速發展,但並非每人都能及時趕上網際網路的腳步。據國發會統計,台灣預計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更在2060年達到4成,屆時與青壯年族群人數差距僅剩1成。對此,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長輩是被快速發展的數位時代要求必須跟上數位化,需要時間、耐心,民眾應給予長輩友善環境、機會。 

終身學習!銀髮族敲唱木箱鼓 找到退休重心

台北市在去(2021)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65歲退休後仍有許多時間,因此銀髮商機增加,退休後要做些什麼成了長輩思考的問題,為了讓長輩退休後有事做,許多地方設有樂齡中心,專門開設特色課程給長輩參與,在中正樂齡中心就有一群長輩正在快樂學習木箱鼓。

銀髮友善食品 找回長者味覺記憶

豬肉太硬咬不動?家中長者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呢?台灣高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往往我們都會優先考慮到年長者的健康狀況,但卻因此忽略了他們的飲食問題。近期農委會和銀髮友善食品工業研究所Eatender合作,推出針對牙口不好的老人所製成的料理包,不僅簡單方便,還能推廣台灣優質的在地農產品,連口味上的調整也特別針對符合高齡者喜歡的味道。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