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破產人心惶惶 改革何時踏出第一步
勞工保險為我國勞工退休後維持基礎經濟生活的保障,逐漸於人口結構變遷下面臨破產危機。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2022年公布之精算報告預估,勞保將在六年後破產,至今勞保制度改革仍待開展,政府將如何維繫這項社會福利的世代互助與循環,為社會大眾關注的施政焦點。
勞工保險為我國勞工退休後維持基礎經濟生活的保障,逐漸於人口結構變遷下面臨破產危機。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2022年公布之精算報告預估,勞保將在六年後破產,至今勞保制度改革仍待開展,政府將如何維繫這項社會福利的世代互助與循環,為社會大眾關注的施政焦點。
台灣在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就佔了總人口17.56%,85歲以上人口也佔了1.8%。首都台北市也在2022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超過2成的老人人口,人口老化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不得不重視的議題。
台灣以製茶聞名,但隨著世代更替,製茶產業緩緩走下坡。茶農葉承軒奪得2020年製茶技術競賽冠軍,成為最年輕的「包種製茶王」,為高齡化嚴重的製茶產業注入年輕新血。
當臺灣正面臨少子化和高齡化的雙重危機夾擊時,意味著國人未來的扶養比將提高,而「老幼共學」可望成為外來減輕勞動人口壓力的解方。位於高屏溪河畔的屏東縣前進國小,在2015年成為全台灣第一間實施老幼共學的小學,也是現今最完整的老幼共學校園。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氣候致使病蟲害迅速蔓延,為確保糧食生產穩定,過往憑藉靠天吃飯,仰賴經驗法則的栽植方式不敷實需。然而,施用農藥雖屬必要之惡,但不當用藥及藥劑殘留,將對人體與環境造成傷害。近年植物醫師憑藉專業能力,診斷植栽致病原因,提供正確安全用藥方式,期許能達到環境永續之目的。
在台灣,外籍移工逃跑的個案數量不斷攀升,薪資待遇及工時上的不對等、仲介和雇主的剝削,導致移工寧願犯法仍決心逃跑的因素。引進外籍移工藉以舒緩我國人工緊缺的同時,其勞資契約、生活環境、文化適應等問題,亦亟需政府與社會大眾共同關注和解決。
農村正面臨農業人口老化以及農業缺工問題,傳統的種植方式對於許多老農而言,已成為身體上的負擔。如今,透過科技的革新,將無人機結合農業應用,能夠大大的減低農民的勞力輸出。
朝陽社區位於宜蘭縣蘇澳鎮,是一個與南澳鄉相鄰的客家村落,三面環山、一面向海,早期在日治(據)時期,因南澳溪出海口風浪大,以日文命名為「浪速」,久而久之,在當地居民的唸法下變成「娜娘仔」,而現在,因為每天早晨,太陽從海平面冉冉升起的美景,所以後人取名為朝陽。
因應少子化及高齡化,現在越來越多子女沒辦法在長輩身邊照護,而選擇到退休宅度過老年生活,報導主要探討不同型態的住宅,及有哪些型態的人會來此居住。
數位科技在21世紀飛速發展,但並非每人都能及時趕上網際網路的腳步。據國發會統計,台灣預計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人口更在2060年達到4成,屆時與青壯年族群人數差距僅剩1成。對此,老人福利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長輩是被快速發展的數位時代要求必須跟上數位化,需要時間、耐心,民眾應給予長輩友善環境、機會。
台北市在去(2021)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65歲退休後仍有許多時間,因此銀髮商機增加,退休後要做些什麼成了長輩思考的問題,為了讓長輩退休後有事做,許多地方設有樂齡中心,專門開設特色課程給長輩參與,在中正樂齡中心就有一群長輩正在快樂學習木箱鼓。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銀髮族的安養與照護即成為政府首要施政規劃項目之一。然而,日照中心進駐校園的政策,年長者與在校學生的生活作息相互重疊,是否產生干擾,則引發部分家長的疑慮與關切,如何尋求平衡兼顧年長者照顧與學生學習權益,值得深入探討。
豬肉太硬咬不動?家中長者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呢?台灣高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往往我們都會優先考慮到年長者的健康狀況,但卻因此忽略了他們的飲食問題。近期農委會和銀髮友善食品工業研究所Eatender合作,推出針對牙口不好的老人所製成的料理包,不僅簡單方便,還能推廣台灣優質的在地農產品,連口味上的調整也特別針對符合高齡者喜歡的味道。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