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日照結合學區 青銀共學的理想與現實

記者 郭恩嘉、陳又禎、范家寧/採訪報導 

台灣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銀髮族的安養與照護即成為政府首要施政規劃項目之一。然而,日照中心進駐校園的政策,年長者與在校學生的生活作息相互重疊,是否產生干擾,則引發部分家長的疑慮與關切,如何尋求平衡兼顧年長者照顧與學生學習權益,值得深入探討。

政府推動老年活動課程。攝影/陳又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老年人口比例達20%即進入超高齡社會,2022年1月,台北市成為台灣第一個超高齡直轄市(20.2%)。我國政府嚴格規範日照中心建設標準,其中包含地板面積設立最低標準平均每人6.6平方公尺、不得設於地下樓層等,因此日照中心難以找到合適的據點,現今多設立於私人土地及社會住宅中。

基此,政府推動長照2.0計畫,其一政策即利用校園閒置空間推動「一學區一日照」,提升社區長照使用率,均衡日照服務資源分佈,除能滿足年長者對於日間照顧服務的近用性與便利性,亦可充分運用因少子化造成的閒置校地。

為彰顯銀髮族長照之重要性,台北市社會局老人福利科科員許凱雯表示,衛福部自2017年起陸續拍攝多部長照服務宣導片及微電影,期盼更多民眾理解長照服務內容;此外,為有效提升日照中心大眾接納度,社會局亦於2020年與電影公司合作拍攝以長者為主角的紀錄片,並至校園宣導日照中心環境友善且安全之元素。

跨域合作 終身學習

台北市開南高中校長胡毓富表示,因應全球少子化及高齡化,效仿歐美國家將國民學習年齡拉長,將日照中心帶入校園並成立開南青春學堂實踐青銀共學。該校長照醫事菁英班除了培養人才外,也希望學生能多方發展長照醫事專業。他指出,校內原先設有社區大學部以及綜合高中,未來計畫設立國中部,並引進日照中心成為全年齡青銀共學典範。

開南高中青春學堂。攝影/陳又禎

胡毓富坦言,目前台灣民眾對於日照中心運作模式陌生,普遍認為不適合設立在國小、幼稚園。對此,他表示校方積極邀請政府單位及民眾實際走訪日照中心,舉辦多次說明會,並歡迎有志於長照服務的學生及老師參加研習。此外他也補充,為提升校內安全控管,開南高中日照中心也設計獨立出入口,確保動線分離,不影響學生與長者各自的活動空間。

「人就是要不斷學習才會快樂。」胡毓富指出,該校為中正社區大學及日照中心的長者開立402種多元化課程,其中在社區大學最熱門的課程是「如何用手機製作影片」。此外,該校亦結合AI技術,提供長者測量體溫、點名,甚至能透過大數據初步判定疾病並上傳給醫生,達到預防重於治療的效果。

開南高中日照中心內部設施。攝影/陳又禎

胡毓富表示,藉自身從事醫療服務機構優勢,讓學校日照中心與醫事公會、醫療大學合作,提供亞健康或是失智長者一個完善的學習平台,維護他們快樂的權益。他也認為,身處在都會發展完善的台北市,民眾更需了解未來老年化趨勢,長照成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應鼓勵年長者善加利用政府資源,達成學習的夢想、快樂。

硬體空間不足 影響學童安全

台北市芝山國小成為首座結合日照中心的國小校園,社會局將中心據點設置於教學大樓三樓,緊鄰兩歲專班及潛能班。家長會長李宜純坦言,即使許多家長身處於三明治世代中,上有老、下有小,受限於上班時間無法全天候陪伴孩童及家中長者,仍認為日照中心並不適合進入國小校園,並強調國中以下各學校始終保有家長會而非學生自治會,說明年幼孩童心智狀況大多無法獨自應對各種事務。   

芝山國小日照中心施工場所。攝影/陳又禎

李宜純表示,目前該校大樓主要活動動線僅配設一部電梯,若不慎發生意外時難以確保逃生動線以及人員安全,若政府欲在校園內推動日照中心,應選擇擁有寬裕空間、出入口獨立的大樓,並嚴格劃分年長者與學生使用空間。應興建獨立大樓,同時能夠結合更多社福機構,如社會住宅,讓空間效益極大化。

此外,李宜純指出,芝山國小日照中心照護比例不均,將由民眾擔任志工共同協助管理,然而每日進出校園人員名單無法準確掌控,以及學生不定時進出教學大樓辦理事務,對於孩童和年長者皆存有安全疑慮。 

社會局另設日照中心出入口達成動線分流。攝影/陳又禎

李宜純強調,日照中心收治須由醫療機構評估失能、失智長者,需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而非單靠老幼共學政策。 她以老松國小愛來學苑與芝山國小校地面積進行比較,前者擁有較寬裕的空間,且配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有能力專門照護失智長者;而芝山國小卻由缺乏醫療背景的私人基金會負責,沒有足夠照護年長者的經驗。

芝山國小校長林勝聰坦言,家長最在意的是孩童學習環境安全,日照中心收納人數從原先的38位降為30位,失能者為優先收治對象,擔憂屆時失智長者可能有暴衝行為,驚嚇到年幼孩童。

林聰勝表示,日照中心理想設立據點應選擇學生年齡較大的校園,學生反應力及應變能力也較國小孩童成熟。然而,是否有足夠的高中以及大學校園能夠設置日照中心,則有待商榷。

李宜純呼籲,政府應將日照中心設立於擁有長期照護相關科系的高中職、大專學院,達成建教合作,增加學生實務經驗,企業也能從中發掘人才,共創雙贏。

芝山國小設置日照中心。攝影/陳又禎

長照專業化 消弭老年歧視

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教授劉立凡表示,目前政府主要推行在地老化的居家長照政策,未來考量失能者有機構使用需求,可能在長照3.0加入機構化補助方案。她坦言,日照中心應走向專業化,針對個案需求提供介入方案,相較一致化的團體活動介入,能更有效的提高照護成效

劉立凡指出,長照大部分是智力資源,希望引入智力資源的觀念,幫助長照需求者以主導的角度,主動抉擇照顧方式。即使在長者失能的情況下,仍保有自身原本的能力並充分發揮,以獨立自主的方式度過晚年生活。

她也呼籲政府應重視老年歧視議題,長照設施產生的鄰避效應,應從社區鄰里的根本觀念改善。每個人對於老的價值觀不同,不應該將「老」視為負向概念。變老是普遍現象,用新觀點去思考,才能減少推動日照中心進駐校園或是高齡相關服務引入時的不同聲音。

長者活到老學到老。攝影/陳又禎

延伸閱讀:

隱私侵犯 杜絕性私密影像散播

提升社宅品質 居住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