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權意識抬頭 打造理想就業環境
五月一號勞動節,數百名勞工與無數工會聚集於凱達格蘭大道上,表達他們的訴求與對工作環境的期許,期盼能透過立法與政策,提升與保障勞工的權益。
五月一號勞動節,數百名勞工與無數工會聚集於凱達格蘭大道上,表達他們的訴求與對工作環境的期許,期盼能透過立法與政策,提升與保障勞工的權益。
這兩年受到疫情影響,唐氏症基金會成立的庇護工廠的商品都遭到顧客退單,店內唐寶寶的工作量減少了許多。此外,基金會也設立了許多的小型作業所,除了唐寶寶外,也招收其他的身障者,培養他們工作能力。
在過去大眾的認知中,機械師傅常被認為是個工作環境不好、忙碌勞累的職業,不過正如一台製作完整的機械中,除了包含重要的零件之外,也需要螺絲釘將零件扣緊密合,儘管不常被大眾提起,但其實這份工作在社會中是個不可或缺的存在。
2021年9月,跨性別者小E(化名)在沒有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情況下,將身分證更換為女性,掀起社會上「免術換證」的正反論戰。支持與反對者各有不同的理由,支持者認為其侵犯人權,反對者認為會造成他人性別不安。
台灣社會逐漸國際化,不只是在建築、科技等專業領域才能見識到各國的特色,從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影劇等也能輕易體驗不同文化帶來的樂趣。從港式飲茶、英式糕點,又或是好萊塢電影,各個國家的特色其實已經逐漸融合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在來自不同國家的美食進行文化上的碰撞時,他們是如何應對的呢?在這個高度國際化的社會中,他們會如何在當地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陽光基金會承接由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委託經營的「建北加油站」,是基金會繼市民加油站後所經營的第二家加油站,特別的是,站內員工多數為身心障礙者,期望能為身心障礙者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讓他們在職場上實現自我。
根據法務部的資料統計,全體就業率為96%,更生人就業率則有77%,看似極高的就業指數,實際上卻充滿重重考驗,更生人在回歸職場時,總會受到他人的質疑極不諒解,因此部分的更生人最終選擇創業。高雄有一名更生人小純,因在找工作的過程不順利而感到消沉,幸好他的家人們給予的支持,讓他成功重返職場並找回人生目標。
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109年的統計數據,台灣每一平方公里就有0.34家便利商店。不僅隨處可見,還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近年來,超商服務項目日漸增加的趨勢,也引發了工作負擔太重的討論。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台灣每年約有3000名未成年少女懷孕,伴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放,小媽媽相關議題已能獲得重視,包括政府部門、民間組織,以及校園環境,皆積極設法提供協助。
2017年,教育部國教署試行「原住民族語老師支援專職化政策」,提升族語老師的專業能力,2018年啟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語老師資格及聘用辦法」政策,不僅讓族語老師薪資固定,也保障原民學生母語受教權。
I Care長照咖啡館是中華長照協會在於新北市永和區頂溪國小附近所設立的長照2.0A級社區關懷據點。咖啡館本身除了供一般民眾用餐休閒外,也特別針對社區長輩提供各式諮詢、健康檢測和輔具租借,及舉辦課程活動。
公益團體梅門一炁流行學會,長期關注我國老年人口議題,今年更推動「亮點計畫」,重新喚起長照機構中的活力和活力。在該組織中擔任志工的李志恒,過去有著令人稱羨的工作,但為能全心投入公益,而毅然決定離開職場。而他也重新找到人生的新目標,要將公益與良善的火種,跨越世代地、持續傳續下去。
坐落於三峽老街旁的青草職能學苑,陪伴高風險家庭的青少年,成為他們放學後的一個「家」,更提供各類職業探索的實作課程,幫助青少年們提早找到未來的出路。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