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社福

提升原民語言環境 推動族語教師專職化

記者 陳品諭、李霆鋒、林芷伶/採訪報導

早期族語老師以鐘點費計算薪資,無法得到穩定保障,直至2017年,教育部國教署試行「原住民族語老師支援專職化政策」,透過甄選與定期進修,提升族語老師的專業能力,並於2018年啟動「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語老師資格及聘用辦法」政策,不僅讓族語老師薪資固定,也保障原住民學生母語受教權。 

調整薪資 提升福利 

原住民委員會教育文化處副處長邱文隆表示,早期教育部以鐘點支援人員方式聘請族語老師,造成族語老師面臨薪資不固定、無法投保等問題。若遇上學生放寒暑假,族語老師就處於沒有薪水的狀態。受限於學校人事進用制度,族語老師被認定為支援人員,無法以正式教師的身份提供族語教學,因此委員會曾向教育部提出調高鐘點費的要求,以提升族語教師薪資福利。

邱文隆提到, 曾任台北縣縣議員的夷將.拔路兒,長期關心族語老師教學狀況,自就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後,定期與族語教職人員開會。他了解到族語老師的辛勞,卻只領鐘點費導致寒暑假期間無收入,且無法投保勞健保。隨著「原住民語言發展法」的推動,族語老師專職化後,不僅解決薪資問題,還能提升族語教育環境。 

2020年原住民族語扎根計畫表揚暨成果展示優秀族語幼兒。照片提供/原住民族委員會

開放員額 保障聘用

為提升原住民族語教學資源,教育部與原民會共同訂定相關辦法,於2018學年度推動族語專職化後,逐年開放專職族語老師名額。截至今年已聘請178位族語教師,從偏鄉地區擴大到都會區之學校,以確保族語教師的聘用、薪資、進修等保障。

族語老師配戴同步口譯機聽取族語翻譯。照片提供/原住民族委員會

邱文隆坦言從明年開始,原鄉地區的國高中將持續聘請專職族語教師,因此教職名額會明顯增加。他認為,國教署及地方政府應思考是否能滿足族語老師的薪資需求,多付薪資涉及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可能會成為是否增加專職員額的顧慮。對此,他希望國教署與地方政府能互相協助,幫助各地族語老師的教育發展。

師資培訓 強化專業

根據教育部「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原住民族語老師資格及聘用辦法」提到,族語老師在職期間,需參與族語教學專業相關研習,每學年至少36小時,且取得證明。此外,專職族語老師經學校主動薦送、指派或同意,可運用部分教學時間,進行與職務有關之進修或研究,每週在八小時內。

泰雅族賽考利克語系中高級認證範圍教材。攝影/林芷伶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許韋晟指出,除了教具研發之外,基金會也著重族語學習、教學及養成,提升各階教材、族語認證考試等內容,增加考生敘事、寫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加設研習課程、人才培育,例如多媒體教學應用、族語配音等專業培訓。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浦忠成教授。照片提供/浦忠成教授

他表示,今年研發兩套「部落圖法、健康寶寶」族語學習的教具,藉著有趣的桌面遊戲讓原住民族語言在日常生活中自然運用。由原住民語言推廣人員及族語老師,透過教具多元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於教育現場提升學習成效。他也提及將於明年一月舉辦「族語口譯人才工作坊」,推動數位化線上教學課程,使族語教育有多元管道,實踐文化傳承。

邱文隆指出,族語專職化後,各縣市政府教育局將可推動原住民語言文化素養與教學設計,提升族語老師專業知識與能力。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浦忠成則表示,全族語教育環境需要一些時間建構,方能提升族語使用及培訓的專業。

推動數位化線上教學課程,使族語教育有多元管道,實踐文化傳承。攝影/李霆鋒

課程內容結合生活 開發教具輔助學習

族語教材編修及教具媒體研發及專業增能需求,是現階段族語教職員的訴求,邱文隆談及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即成立「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目前仍持續推動族語教育。

邱文隆提到,今年在辦理「原住民族語師資及專職聘用研討會」中,許多專職族語老師認為目前族語教材內容,與日常生活運用有所差距。因此族語老師提出調整,將教材內容生活化,讓族人無時無刻自學使用。許韋晟表示,擴大族語發展,原語會逐步在規劃數位且生活化的教材,期望未來有族語口譯員、翻譯人才投入族語教育。

阿美族專職教師劉金花指出,原民會正持續編修教材及研發媒體教具,相關族語學習資源已上傳至「族語E樂園」,並將資料分為九個階段進行學習與測驗。例如文化篇、生活會話篇與單詞表等,藉由生動的圖像及影片互動,提供學生與老師有趣及多元的教育課程。

鼓勵現代原住民青年學習母語,踴躍參與族語認證考試,並傳承文化。攝影/陳品諭

布農族鐘點教師邱蘭芳表示,他以「做中學」的方式教學,例如會使用字母積木教具,誘導國小學生主動找尋母音交流。對於教具及教材編修上,他也提及,不是每個教具皆適用於每個階段的學生,部分程度較好的國小生,不僅看得懂族語短文也能朗讀。要解決前述問題,他期望教材內容不要只區分九個階段,還需要發展更多不一樣的課程內容,同時整合資源,老師依程度給予每個階段的學生最好的教育。

兩位教師皆認為,教具及教材多元化,能夠使學生輕鬆快樂學習。此外,老師們也能在職場上付出更多心力,給予良好、有趣的教育環境,落實原住民族語扎根。

師徒傳承培養新血 完善專業教師制度

目前政府認定台灣原住民族共有16族,分別為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魯凱族、卑南族、賽夏族、賽德克族、鄒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過去教材都是由老師自編,自族語教材在2002年修編後,族語老師便得以更為便利,提供學生友善族語環境,推動族語的傳承。

臺灣原住民族16族群問候語。攝影/林芷伶

現今能流利說族語的青年少之又少,針對青年如何培養族語能力或讓青年有意願成為族語老師,劉金花建議,應將族語認證降低,並推動「師徒制」培訓新一代的師資老師。邱蘭芳也認為,「師徒制」的方式,能夠由老一輩教師傳承至青年教師,使他們有能力教導國小及國高中學生,使族語師資擴大,讓師資老化問題得以解決。

大學生透過舉辦活動方式讓各個族群文化融入生活中。攝影/陳品諭

浦忠成提到,在族語發展這條路上,教育部、原民會及相關基金會,仍持續進展資源及福利上的改善,讓教師及學生擁有完善體制。除此之外,原民會在未來將推動明確的族語認證管道,使學生足夠了解中高級及高級考試內容,方便學生準備進階考試,取得認證。

關於提升原民青年擔任族語教師的意願,邱文隆表示「增加誘因」是一大方法,包括將待遇提升,建立健全制度,使原民青年了解族語教育環境及相關福利,讓有興趣成為族語老師的青年可透過師培管道擔任教師,不僅有穩定薪資,對於原住民族語文化的永續傳承也將會是一大助力。

延伸閱讀:

族人學習意願低 原住民語難傳承

原住民文化保存 母語還記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