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結合新技術 歷史風華再續
紅磚曾經是台灣最常見的建築材料,由於921地震的發生,造成許多紅磚房屋倒塌,安全性也在這時遭到了質疑。經過都市化的發展,原本燒磚的產業也逐漸沒落,然而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人在延續紅磚的生命,像是老屋再造、技術更新或是轉型成文創商品,不斷挑戰新的課題。
紅磚曾經是台灣最常見的建築材料,由於921地震的發生,造成許多紅磚房屋倒塌,安全性也在這時遭到了質疑。經過都市化的發展,原本燒磚的產業也逐漸沒落,然而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人在延續紅磚的生命,像是老屋再造、技術更新或是轉型成文創商品,不斷挑戰新的課題。
台南市是傳統手工刺繡的重鎮,現今位在台南安南區是目前仍有持續做出傳統刺繡作品。師傅林弘毅憑藉著十多年的工夫,遵從宗教信仰,持續縫製老式繡品,國內更有手工藝達人將這些傳統刺繡創新並結合至生活飾品,努力延續傳統文化技藝。
在少子化的打擊下,許多學校紛紛面臨倒閉危機,而在嘉義縣梅山鄉有一所僅11人的迷你小校,為了守護村莊裡唯一的小學,他們將皮影戲發展成小學特色,並且在社區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孕育出一群皮影戲高手,他們在全國皮影賽事上年年奪得佳績,也促使政府不會因為學生人數不足而主動廢除學校。
畢業季即將到來,許多畢業生開始尋找工作,然而萬物瘋漲、起薪又低,手中的鈔票越來越薄,不少人開始拒絕背房貸車貸,對於婚姻和生育更是不敢想,乾脆停止掙扎,只要薪水能生存就好;也有人不想湊合著過日子,無論面臨多少打擊,都堅持戰鬥到最後,只為了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台灣的宗教信仰與建築藝術,有著很深的連結。石雕如同一座寺廟的指標。石雕的運用在廟宇最是為普遍,不過生活器具和石材工藝上也常見其蹤跡。然而由於傳統石雕的沒落,導致現今石雕匠師少之又少,看年過七十的石地發司阜如何堅守這項傳統技藝。
射箭,自古以來是原住民狩獵文化的一部份,對於太魯閣族更是至關重要,花蓮縣秀林鄉重光部落長老的高智仁,秉持著對射箭的熱情,不僅透過教導射箭凝聚部落孩子的情感,20多年來的堅持更是傳承原住民射箭文化的重要力量。
台灣獨有陣頭的文化,給人的既定印象大多是負面的,台中市玄武宮宮主陳誌偉扛起這份兼具挑戰的教育責任,給予迷途少年一個溫暖的避風港。平日帶著他們從事水電技術工作,培養一技之長,假日便訓練他們「擊鼓、打鑼、小法、跳家將⋯⋯」,希望這一代的年輕人能夠傳承台灣這份獨具特色的廟會文化。
隨著時代變遷,如今愈來愈多國中學生傾向選擇就讀普通高中,傳統技職教育體系逐漸式微,該如何不過度失衡,值得政府單位及民眾重視。
台灣民間的傳統習俗「舞獅」是各大廟宇慶典中常見的表演,在新竹縣芎林鄉,年近80歲的新竹縣客家武獅文化協會團長張健銨長久耕耘這項技藝,保留傳統並結合創新,期望將獅藝文化得以永續傳承。
水牛從農業時代開始,就一直是助人生活的好夥伴,水牛幫助農民耕田種植作物,然而耕不動田的老牛,卻會成為農民難以悉心照料的負擔,近年來有越來越多青年注意到這些退休老牛的處境,他們嘗試為牛下鄉盡一份心力,希望能延續台灣傳統的牛耕文化。
偏鄉學校裡的小朋友,多數原生家庭的條件都較為貧困,而教育資源也十分匱乏。花蓮縣和平國小的校長艾石生,出生於太魯閣族的原住民部落,從小家境清寒,後來受到資助,努力求學成為校長。他深知偏鄉學校面臨許多困難,也因過去的成長經驗,讓他渴望透過教育的力量,帶領這些偏鄉學童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台灣自2022年底逐漸放寬疫情防護措施,令許多民眾計畫外出旅行,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觀光統計資料顯示,在2022年12月總共近40萬人出國,然而出國欣賞美景的同時,台灣本島也有許多美麗風光,以保有多處古蹟的彰化鹿港為例,這裡有許多從清朝時期留下來的歷史建築以及特色風景。
位於宜蘭車站附近的鄂王社區,是由許多傳統工匠所組成的聚落,在這小小的社區內,承載著當地數百年的文化,但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口外移,傳統產業逐漸沒落,因此當地有一群熱情居民成立「鄂王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推動當地文化復興也結合環境教育,希望能將珍貴的文化資產保留下來。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