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宜蘭鄂王社區沒落 青年返鄉再造舊城風華

記者 陳昱婷、顧永捷/採訪報導

宜蘭的舊城文化,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不僅是政治與文化發展的中心,更是許多觀光客會到此一遊的景點,然而位於宜蘭市的鄂王社區,是由許多傳統工匠所組成的聚落,在這小小的社區內,承載著當地數百年的文化與人文風情,但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口外移,傳統產業也逐漸沒落。

不敵時代變遷 手工業漸沒落

早期舊城區是許多工匠師傅的發源地,紙藝店傳承第三代的匠師蔡奇男解釋,糊紙工藝也就是紙紮藝術,多用於禮儀祭祀,每一個作品也因為是純手工製成才獨特,但是傳統技藝仍然抵不過時代的變遷,蔡奇男感概說道:「以前從事這個行業,是為了賺錢養家,現今慢慢沒落,只能視為一種藝術,卻不能養活自己。」

他也認為,因為科技越來越發達,年輕世代也漸漸沒有祭祀的觀念,傳統產業也勢必面臨社會淘汰的危機,傳統技藝談不上推廣,只能藉由保留這項文化資產,讓後代人欣賞這段歷史。

紙藝店傳承第三代的老闆蔡奇男感概傳統技藝日漸式微。攝影/顧永捷
紙藝店傳承第三代的老闆蔡奇男感概傳統技藝日漸式微。攝影/顧永捷

傳承文化技藝 體現歷史風光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堅守著這片土地,努力守護傳統技藝,鄂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銘信在民國92年與一群熱情的居民成立「鄂王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推動當地文化復興也結合環境教育,希望能將珍貴的文化資產保留下來。

林銘信提及,鄂王里為老舊、高齡型人口的社區,透過盤點社區內的資源、舉辦各式民間活動,邀請居民共同參與,在彼此談話間,才得知原來社區內有如此豐富的資產,以及在地居民是由許多匠師所組成,形成當地獨有的特色,也期盼能將這些技藝再發亮。

入口處設置別緻門牌成為社區指標。攝影/陳昱婷

協會為了守護傳統民俗遺留下來的技術,與在地匠舖合作,將匠舖化身為博物館空間,為社區增添藝術氣息,除了讓匠師發揮長才,也成為遊客在地觀光的景點,提供遊客參觀、體驗,更深入了解在地人文風情。

社區內仍有許多早期遺留下來的資產,像是百年老井相傳為清朝昭應宮的工匠所鑿造,早期為舊城居民提供主要用水,至今仍被保存完善,協會也邀請匠師們合力繪製百米圍牆,描繪宜蘭舊城生活的光景,藉由回憶社區的發展脈絡,凝聚居民間的情感,入口處也建造別緻的門牌,成為社區指標。

社區內由許多匠師所組成,合力完成宜蘭舊城生活光景的壁畫。攝影/陳昱婷
相傳為清代匠師所鑿造的老井,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攝影/陳昱婷

社區環境改善成果 獲國際肯定

協會除了文化傳承之外,同時也為環境付出心力,包括楊士芳紀念林園是政府認證的綠色建築、社區內也建置太陽能板以及儲能系統,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也曾榮獲得許多國內外的獎項,像是宜居城市A組的銅質獎、藝術與文化遺產標指標第一名。林銘信也堅信,從文化層面著手環境教育,這是鄂王社區與別人不同的地方。

傳承文化之餘,社區內也建置綠能光電,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攝影/陳昱婷

青年返鄉創業 注入年輕力量

環境美化的成果,也吸引青年返鄉創業,前身位於社區內碧霞街的文青書店,也是由老屋改建,書店老闆林世傑對於在地文化深感興趣,也藉此扎根從事相關工作,他十分感謝在林銘信的幫助之下,才能讓書店順利得發展,也給予他很多機會參與地方事務,從中了解整個社區背後的脈絡。

前身位於鄂王社區的文青書店,老闆林世傑對於在地文化深感興趣,就此扎根創業。攝影/陳昱婷

台灣各地仍有許多舊有文化,但從事傳承工作勢必要面臨重重關卡,必須透過眾人的努力之下,才能讓在地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延伸閱讀:

古宅重獲新生 魏成美堂文資永續

小鎮魅力!青年返鄉 建構鹿仔港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