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室-GRWG」利用直播表演與民眾互動。攝影/張羽忻
文教生活

白晝之夜吸引人潮 藝術結合城市歷史

記者 程紀韶、張羽忻、項澤洋/採訪報導

「白晝之夜(Nuit Blanche)」自民國91年起由法國巴黎市政府所創辦,是一項具有「跨夜舉辦」、「免費參加」及「公民參與」三大特色的藝術活動,根基於「都市創新」與「公共空間設計」二項核心概念,是全球性的夜間城市藝術節。台北市於民國105年由法國在台協會邀請開始參與「白晝之夜」,至今已邁入第三屆,每年都吸引大批人潮參與。

「白晝之夜」帶動全民參與 解放城市空間

今年「白晝之夜-顛倒之城」選定在極具歷史意義的中山北路,城市空間被轉化為藝術場所,成功將藝術與文化融合;當裝置藝術直接被放到路邊和公園展示,大眾娛樂與純藝術的界線也被打破,藝術變得更加貼近生活,而生活也成了藝術的一部分。

「白晝之夜」的特色與概念,體現在場地與時間的運用上,不只能使藝術家接觸到與以往不同的觀眾群,民眾也可藉由這項活動對文化有更多的關注,順勢成為一種帶動藝術家發展與推廣城市文化的助力。同時,「白晝之夜」也成了一種全民參與的公共藝術,藉此提醒要多留意身處的都市環境,讓民眾自發性的為所處的環境打造更美好的未來。

「裝置作品-擺攤」讓民眾動手參與藝術。攝影/張羽忻

因此,許多「白晝之夜」的表演與裝置藝術都會與民眾互動,與其從「欣賞」出發,「參與」更是讓藝術被大眾化的最佳途徑。透過此活動,台北的夜晚街頭一夕之間成了大眾的遊樂園,民眾可以在逛街的同時欣賞藝術表演,藝術家也可以藉由這個舞台展現自己。

其中,表演團隊「僻室」的三位導演吳子敬、張語歡、吳璟賢,透過節目「我好揪節-揪在今夜」突破空間限制,利用電梯廳、樓梯間等空間將生活的糾結表現出來,把誠品南西生活館打造成一座藝術劇場。

「僻室」利用舞蹈表演吸引民眾目光。攝影/張羽忻

導演吳子敬表示,因為白晝之夜的演出場地不是在劇場裡,跟平常演戲的環境不太一樣,是更加貼近生活的,希望民眾在逛街之餘也能注意到他們的表演,讓藝術顯得更加親民化。

白晝之夜基於都市創新與公共空間設計的二項核心價值,依循著不同的建築、空間與文化脈絡來企劃,雖然台北市能供給人們追溯的歷史或許不長,卻是充滿了不同民族語言、建築等,是各式文化的薈萃之地,也因此台北市其實有許多珍貴的文化資產,可供藝術家創作的媒介以及素材。

台北「白晝」經驗少 未來仍有提升空間

然而近年來大量的都市更新、社區營造計畫,時常與文化資產的保存產生衝突,許多富有文化價值的市定古蹟,如台北工場、淡水施家古厝等,修復狀況不慎理想,更甚者還有106嘉禾新村在未經核發拆照的情形下遭國防部偷拆,台北市政府雖試圖透過「白晝之夜」這樣的藝術活動來開啟城市空間,讓城市的歷史記憶與市民之間進行對話,但若不及早對文化資產進行妥善的規畫、保存,日後市民們或許只能對著一棟棟新建的高樓大廈憑空想像老台北的人文光景。

今年「白晝之夜-顛倒之城」希望用藝術品點亮黑夜,藉此反轉人們對於台北舊有的記憶,事實上也的確有許多展品都試圖帶著民眾開啟跨越時代的對話,如中山藏藝所的《囍事》與《河》,便分別使用了環保材質設計的復古婚紗以及非平面的影像敘述,重現了6070年代時的中山北路,復原被稱作「婚紗街」的時代光景,其餘諸如全家福、婚紗照等的設計,更是喚醒了許多市民對於家庭記憶的連結。

縱使各式的藝術作品的確收到了不少好評,也在社交媒體上形成了拍照打卡的風潮,但在「白晝之夜 Nuit Blanche」的官方粉絲專頁上,仍能看到許多的負面評價,尤其是針對動線以及人潮的疏管。

面對此爭議,幾位白晝之夜的志工朋友們都不約而同提到,今年由於展區的規模擴大,人力愈加吃緊,雖然有許多的店家、藝術家響應,但相較於台北藝術節、台北兒童藝術節、台北藝穗節等已經有十年以上經驗的藝文活動,其實才舉辦到第三屆的「白晝之夜」並沒有太多的資源可以運用,才會發生許多展區人潮擁擠,或是排隊隊伍過長而發生的糾紛。

這些志工除了期許未來有更多熱情的民眾可以參與志工的行列之外,更重要的是若每位市民都能夠在參與藝文活動時將彼此尊重、包容作為最優先的準則,就能好好享受這場整座城市一同狂歡的「白晝之夜」。

重視土地脈絡 文資保存刻不容緩

台北市自105年首次舉辦「白晝之夜」開始,即引發許多爭議,從活動的核心精神、文化內涵、活動項目到預算問題等,皆引發各方專家討論。

在前二年的活動皆由明道工作室負責人李明道擔任藝術總監,而策展團隊亦為原班人馬,因此連續二屆都是以「好呀!大家都不要睡」的跨夜參與作為主題,不僅海報風格極為相近,官網也幾乎一模一樣。

2016年2017年白晝之夜海報。

相較法國的白晝之夜,在每年都會遴選不同的藝術總監、交由不同的策展團隊來規劃,為的就是在「創意」上能更加具有新意。在主題的規劃上,國立台北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濟學系助理教授蕭文杰認為,今年的「顛倒之城」比照其他國家的主題,相較不明確、沒有強調特定的議題,例如法國就曾以「反戰」當主軸,多倫多也開始強調「多元、尊重少數」,在主題的選擇上仍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論「白晝之夜」的核心概念,就是「文化資產」與「創意」的結合,然而台北的都市空間與文化資產可能較不足以呈現土地背後的精神。以今年白晝的展區中山北路來說,婚紗街就是一個在都市更新下逐漸消失的範例,整個中山區的歷史其實是快速地消逝。

蕭文杰表示,這場活動雖然帶動許多人潮,但由於整體的設計和企劃、加上整個城市本來就較不注重文化資產的關係,可能難以讓一般民眾真正了解到在地文化,對於「白晝之夜」這樣強調「開放空間」的活動,在土地跟作品的結合上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是否該繼續舉辦第四屆、第五屆,蕭文杰建議,可以更重視台北市的文化資產、以及台灣藝術家與城市的歷史,就能創造一個屬於台北更精采的「白晝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