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文教生活

台南安南刺繡 延續傳統文化

                                                                                                                  記者 劉佩玟、周宸妘/採訪報導

台南自古以來是台灣傳統刺繡重鎮,師傅拿起手上線頭,一針一線來回穿梭在繡品上,繽紛色彩的搭配讓作品鮮明生動。科技時代來臨,電繡的興起及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手工刺繡在台灣逐漸式微。刺繡師傅林弘毅憑藉著十多年功夫,持續為許多廟宇、陣頭縫製老式繡品,國內更有工藝達人將這些傳統繡品創新並結合至流行飾品,以努力延續傳統文化。 

台南安南刺繡 延續傳統文化 

刺繡是台灣傳統民間珍貴手工技藝之一,擁有百年以上的傳承歷史,針線反覆來回穿梭在師傅手中,運用手中溫度傳達出對傳統文化的敬重,也用心細膩刻畫出每個繡品。手工刺繡是一種在布料上刺繡出各種圖案或文飾的藝術形式,主要用來裝飾在神明衣冠、廟宇布條、民間喜事八仙彩上,也能用於各種服裝、鞋子。

八仙彩為民間喜事慶典上會見到的布條。 攝影/周宸妘

技藝流傳百年 刺繡針法傳達真心

台灣早期刺繡最早起源於台南,是著名刺繡工藝重鎮。隨著閩粵移民來台,早期刺繡師皆承襲閩繡風格,繡工大多構圖繁雜、顏色對比強烈,金銀繡線的使用比例較多,立體形式也較高,間接形成臺灣本土特有刺繡風格,沿用至今。另外,台灣民間本就重視廟會活動,以宗教飾品為主的繡莊也逐一發展。

刺繡師構圖後所刺繡的圖案。攝影/周宸妘

縫製繡品的過程中,首先會在布料上刻劃草圖,架構出作品形式,透過各式風格的縫法和繡線繡成各種形狀,色彩艷麗。圖案設計均來自刺繡師昔日經驗與創意,傳統刺繡通常會使用各種材質的繡線,像是絲線、棉線和金屬線等,以呈現出不同的質感和光澤,進而營造出更加豐富的視覺效果。

刺繡前,師傅林宏毅會先在布料上打底稿。攝影/周宸妘

在地工藝職人 延續傳統

林弘毅從小跟著父親學習刺繡,25歲接手家族繡莊,勤奮學習靠著自己的雙手縫紉每個繡品,寄予刺繡的熱愛。對他而言刺繡是一種宗教信仰,能夠親手為神像縫製華麗的繡衣或神壇上的桌幃。比起國外進口的繡品,他認為台灣本土刺繡更是具有文化歷史和傳統,因為許多刺繡工藝都是由上一代所傳承,想繼續與其他工人共同保留手藝,以延續時代的記憶。

林弘毅講解刺繡過程步驟及刺繡所需素材。攝影/周宸妘

機器電繡興起  世代傳承流失

科技時代的興起,近十年手工刺繡逐漸被電繡取代,電繡能夠精準且快速生產出大量繡品。而傳統刺繡行業入行門檻本來就有難度,需要多年努力與耐心磨練,才能繡出亮眼的作品。再加上現在也很少年輕人願意花時間學習傳統手工藝,人力不足的情況下,造成刺繡產業衰微。另外,從中國、越南進口的刺繡成品也是影響本土生產量因素之一,當地勞資成本便宜,許多工廠老闆便移至國外設廠。

國外勞工低成本 本土走向精緻化

相較於大陸進口刺繡手工繡法技巧是與台灣相差最大之處繡布上一針一線都是本土文化特有傳統繡工,堅持手作技藝一直都是台灣特有精神。中國則是大多使用人力代工,較少會有創新技法另外,走向精緻度及提高繡品的品質也是目前台灣繡莊所重視的環節林弘毅也說明目前最大客群就屬廟宇、陣頭,只有少部分的人為了收藏來買刺繡品。

色彩艷麗繡線為台灣刺繡獨有風格特色。攝影/周宸妘

刺繡結合創新 帶動傳統文化遺產

傳統刺繡不僅能代表獨特手工藝,更是一種文化流傳。為了繼續發展台灣宗教藝術品,現今國內也有傳統刺繡藝術家和文創商家合作,將傳統技藝和創新做出商品結合,並以另一種方法重新詮釋傳統刺繡,創造出符合現代化、獨創性的製品,也藉由實作,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刺繡藝術。

除了利用手作課程向民眾傳遞工法外,轉型商家還會藉由與品牌的合作、客製化訂製,讓現代人能更貼近及認識傳統文化藝術,也讓刺繡產業找出一個新生命。

日常生活裝飾物品結合傳統刺繡。攝影/劉佩玟

珍藏傳統繡工 刺繡業注入新生命

台灣傳統手工刺繡以複雜的針法、精湛的技藝和獨特鮮豔風格,成為值得收藏的特有文化遺產。傳承過程中也因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不僅涉及到技術和風格的變化,也攸關社會型態和時代轉變。若持續將傳統刺繡和現代流行結合,必定能為這古老的藝術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生命力。

刺繡工人一針一線縫製布上的繡圖。攝影/周宸妘

延伸閱讀:

跳脫傳統框架 紗網刺繡藝術家黃莉莉的刺繡哲學

【攝影報導】躍然「布」上 精益求精的采繡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