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風暴來襲 各國政府迎接挑戰
經濟蓬勃發展、醫療持續進步,再加上結婚年齡向後推延,亞洲各國邁入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時代,亞洲各國也逐漸重視到少子化這個問題。
經濟蓬勃發展、醫療持續進步,再加上結婚年齡向後推延,亞洲各國邁入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時代,亞洲各國也逐漸重視到少子化這個問題。
『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每個人對家的定義都不同,寶島行善義工團成軍已走過二十個年頭,穿梭在台灣各個角落幫助弱勢族群重拾家的溫暖,讓他們繼續相信希望相信愛。
客家文化是展現台灣多元文化價值重要的一環,但根據客委會調查顯示,近四成客家人表示接觸客語機會少;客家傳統表演面臨傳承危機,為避免客家文化的殞落,目前各界皆在努力推動與傳承客家傳統表演。
台灣邁入高齡社會,據警政署2017年A1類交通事故統計,70歲以上駕駛人的肇事是所有年齡層之冠。政府近來鼓勵長者換照或是選擇其他交通方式,讓高齡事故能有效降低。
目前台灣社會存在著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中低收入戶家庭的孩子可能因經濟弱勢而發展受限,為此政府推出了相關條例和政策來幫助弱勢學童,並開始積極推動共同儲蓄金。
許多農業大縣因人口老化而產生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政府為了鼓勵青年農民返鄉,祭出許多優惠條件及相關補助,鼓勵青農返鄉帶動地方創生,但是青農返鄉後,首先要面臨的就是資金的問題,青農百萬年薪實則不易。
擁有一個快樂、有生活品質的晚年生活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事,但根據衛生福利部及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我國在105年不健康存活年高達8.8歲,現今政府已慢慢推動且改善許多老人相關福利政策,民間單位也投入充足的資源在長者上,但幾乎都傾向於後端補救。
醫療進步,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延長,家庭缺乏完善的長照資源下,是否該將長者送進照護機構,引發正反兩派議論。倘若不送至安養機構,年老的長輩該何去何從,而子孫承受著壓力,又該怎麼面對失智、失能或生重病的老人,儼然成為棘手的問題。
近幾年血庫缺血問題不斷發生,且狀況恐持續惡化,而這當中最重要的捐血年齡在於二十四歲以下年輕人,如何促使年輕人踴躍捐血,成為當前重要課題。
台灣已成為高齡化社會多年,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會開始對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近年來多家知名企業陸續推出裝飾精美、腹地廣大的安養院提供民眾做選擇。解決了青壯年照顧老人家的困擾,也保障老人退休後的生活品質。
我國高齡化問題日漸嚴重,長照人員不足,桃園女子監獄透過培訓受刑人此方面的專業,維持其出獄後工作的穩定,也為長照人力注入新血,形成雙贏的局面,且有效遏止受刑人居高不下的再犯率。
失智人口逐年上升,對失智相關政策及照護問題逐漸浮上檯面。近期台灣失智症協會經營的失智咖啡廳,引發各界對於失智症的關注與討論,除了政府單位計畫外,民間團體也積極推動相關服務,幫助失智者與其家庭。
今年,中央政府將原有的育兒補助內容升級,放寬申請限制,藉此期望能舒緩家長育幼的金錢壓力。但政策內容複雜、補助方式繁多,舊政策還沒摸透,新政策又來,讓民眾一頭霧水,政府提供的補助是否真的能對症下藥,儼然成了一大問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