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

【攝影報導】寶島最美風景 用愛「築」一個夢

記者 蔡永嫻/採訪報導
案主妹妹在工地旁,描繪出心目中理想的家。攝影/蔡永嫻

不停歇的電鑽轟響在工地間此起彼落,有人負責連接電路管線,有人皺起眉心研究如何組裝眼前的傢俱,還有人則是在社區廚房備料下廚,他們不是職業工人,也不是廚師,而是由一群助人為樂的民眾所組成的寶島行善義工團,至今幫助超過500戶家庭。

志義工從高處搬運隔間板,不容馬虎。攝影/蔡永嫻
將希望延續 喚起相互扶持的心 

或許每個人對「家」的定義都不同,一般人印象中的家都是溫暖安心的,難過失意時得到親情鼓舞或是一個大大的擁抱,就能感受到無比的力量,但對有些人而言,完美的家卻如一場夢般遙不可及,生活只求餐餐溫飽,甚至是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安全環境,才是最大的幸福。

工地現場務必要戴上安全帽,是團隊最嚴格的規定。攝影/蔡永嫻

寶島行善義工團於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成軍,當時造成台灣前所未有的創傷,成員們分文不取地在災區從事房屋修繕和救災工作,夥伴間相互扶持,為災民重拾家的溫度。至今團隊已成立20年之久,九二一的災情已遠離,這份愛沒有因此停滯,反而更加發揚壯大,成員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毫無任何酬勞,更沒有政府補助,建屋經費全額由民間捐款方式籌措,至今已累積超過700名會員齊心參與,穿梭在台灣各個縣市中,幫助弱勢族群造一個完整的家。

開工前的祈福儀式,保佑施工過程平安。攝影/蔡永嫻
做中學 在別人身上看見自己的使命

寶島行善義工團現任理事長黃國峯堅信「只要能走能跑,也能蓋一棟房子。」,當他回憶當初,因車隊朋友的介紹之下接觸到團隊,本身工作恰巧與水電裝修相關,將自己的專業盡情發揮又能幫助需要的人,兩全其美,雖然一開始是決定抱著先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這一試就是13年漫長時光,甚至當上第十屆理事長,幫助興建立生之地,更包辦義工團內大大小小的事情。

許多志義工熟悉連接管線的工作,在這邊全靠著「自發性」堅持下去。攝影/蔡永嫻

在義工團內擔任攝影一職的曾椿紫,正值從心之年的她,一子一女都已出社會工作,一年前與朋友相約一同進入義工團,相較於其他團員,雖然年齡稍長,卻享受在團隊中融洽的氣氛,熱愛拍照的她,在捕捉工地畫面之餘,也會幫忙廚房料理三餐,為同仁補充能量。

烹飪組負責三餐,是義工們每天的能量補給。攝影/蔡永嫻

「感謝命運之神對我特別眷顧!」是曾椿紫一年多來心態上的轉變是有目共睹的,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的幸運,珍惜眼前的一切 ,熱愛生命,更希望每個人透過一點點力量,聚沙成塔,將愛的種子散步在各處,影響更多人。

以十傳百 民間軟勢力不容小覷

寶島行善義工團至今仍帶著「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的旗幟穿梭在台灣各地,他們不需要太多曝光率,受贈家庭和成員們就是最好的廣告,讓大家看見民間團體的貢獻更加可靠。

人口結構正快速改變,高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所得低於貧窮線的經濟弱勢家庭有不斷增加,形成貧富不均的現象,獨居老人、失怙幼童和災區重建是寶島行善義工團的受護對象,卻也是現今社會每個人的責任,若繼續等不到因應貧窮政策,只會讓「富者愈富貧者愈窮」更加嚴重。

除了造房外,家具和屋內設備也由義工團一手包辦。攝影/蔡永嫻
四日造一厝 荒地上創造奇蹟

寶島行善義工團的個案執行流程透明化,從提報到確認出團是一個相當繁鎖且謹慎的過程,一開始是透過他人向義工團提出通報,遠至政府社會局和民間社福單位,近至社區里長甚至左鄰右舍都能聯絡通報,再出動探勘組實地評估各項條件符合接案資格與否,進行回報後,由理事會表決此案件是否通過成立。

裝設熱水器至門旁,並教導案主如何安全使用。攝影/蔡永嫻

每個周末義工團例行出團時間,分別為前置與後製各一周末完工,短短時間內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義工們如螞蟻雄兵,第一周的工作以粗工居多,第二周進行傢俱和水電設備組裝,最後進行室內清潔,並於中午舉行贈鑰儀式。寶島行善義工團期望團隊能越做越大,招募越來越多義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每個辛苦的家庭都又美好結局。

寶島行善義工團完工大合影。攝影/蔡永嫻

相關新聞:

重返九二一-打開時光膠囊,我們還記得什麼?

曾遭颱風重創 新店廣興里防汛期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