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文化陷斷層 實驗小學助文化再現
台灣為多元民族所組成的社會,島上多達16個原住民族群,但原住民族在教育與法律上仍處弱勢。執政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不友善。學童被迫接受主流的漢人教育,而非學習自身文化,族人憂心,這將使原住民文化加速流失。
台灣為多元民族所組成的社會,島上多達16個原住民族群,但原住民族在教育與法律上仍處弱勢。執政者對原住民文化的不友善。學童被迫接受主流的漢人教育,而非學習自身文化,族人憂心,這將使原住民文化加速流失。
在花蓮縣豐濱鄉的新社部落裡,有一門古老而珍貴的工藝技術——香蕉絲編織工藝。這個工藝不僅是噶瑪蘭族的精神所在,更是噶瑪蘭族文化的一大瑰寶。
臺灣的有形文資中,「歷史建築」以1700件居冠超越古蹟數量,是一個能夠被看見、記載著世世代代共生的證明。不過卻逐漸被大眾遺忘並犧牲,不僅難串起地區情感,也無法再次讓歷史交融在世代之間。
臺灣的有形文資中,「歷史建築」以1700件居冠超越古蹟數量,是一個能夠被看見、記載著世世代代共生的證明。不過卻逐漸被大眾遺忘並犧牲,不僅難串起地區情感,也無法再次讓歷史交融在世代之間。
根據國家圖書館2022年報告顯示,各類紙本圖書出版量呈下跌現象,但「兒童文學」較2021年增加252種(成長9.33%)。在當前出版產業景氣低迷之際,兒童讀物能有此突出表現,更顯示兒童教育受到社會重視。無論是繪本故事屋、線上繪本共讀活動及書房讀書會,政府與民間單位皆希望透過多元形式,致力於兒童教育。
為推廣台灣漫畫,近年來政府先後成立了文化內容策進院、臺灣漫畫基地等機構,藉以扶植漫畫產業,並創辦「金漫獎」鼓勵為本土漫畫產業貢獻的人才。然而,面對日韓漫畫的市場競爭之下,台灣漫畫作品面臨巨大的挑戰,未來本土漫畫家應確立特色,積極學習和吸收日韓漫畫之優點,走出自己的路。
傳統宮廟文化中,總能見到舞龍舞獅的身影。舞獅可說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但隨著年味的降低及宮廟的減少,舞獅文化逐漸式微,傳統舞獅獅頭製作也受到波及。但近年來,舞獅也從「傳統技藝」開始轉型,舞獅文化未來如何與年輕一代接軌及傳承,仍是需客服的難題。
位於宜蘭車站附近的鄂王社區,是由許多傳統工匠所組成的聚落,在這小小的社區內,承載著當地數百年的文化,但隨著時代變遷,年輕人口外移,傳統產業逐漸沒落,因此當地有一群熱情居民成立「鄂王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推動當地文化復興也結合環境教育,希望能將珍貴的文化資產保留下來。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是我國最具規模和歷史性的體育賽事之一,活動旨在弘揚原住民族文化和體育精神,促進原民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傳承。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發展愈加完善,能夠看見社會對於原住民族所做的努力。
台灣在2018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的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就佔了總人口17.56%,85歲以上人口也佔了1.8%。首都台北市也在2022年進入超高齡社會,超過2成的老人人口,人口老化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不得不重視的議題。
臺灣的古蹟與建築可說是承載著數百年的歷史與記憶,但由於位於地震板塊,這些珍貴文物經常在地震下受到毀損。而有一群人致力於這些百年文化的維護及保存,那就是文物修復師。透過他們,我們不但可以更加認識這個新興職業,還能探索更多舊時代的秘密。
鑿花為台灣傳統木雕技藝,做工細膩且步驟繁複,除了能運用於許多建築與家具裝飾,更是廟宇修復工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隨著科技進步,加上開放中國進口雕刻的衝擊之下,鑿花技藝也逐漸面臨失傳危機。
擁有百年歷史的西螺七崁武術,是雲林縣西螺鎮極為重要的文化資產,但隨著時代變遷,習武風氣沒落,雲林縣政府與地方積極復興武術,並將七崁武術深入校園與社區,再現武術風光。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