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傳承與競技 全原運展現文化自信

記者 簡品捷、劉凡瑋、鄭惟心/採訪報導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我國最具規模和歷史性的體育賽事之一,活動旨在弘揚原住民族文化和體育精神,藉此促進原民傳統文化的交流與傳承。該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吸引來自全台各地的原住民族參賽者和觀眾,賽事規模逐年擴大和提升完整度,顯見社會對於推廣原民傳統文化所做的努力。 

原民運動會傳統射箭女子組競賽。攝影/劉凡瑋

運動推廣 族群交融

原住民文化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處長楊正斌表示,全國原住民運動會(以下簡稱全原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99年,當時在桃園縣舉辦第一屆原住民運動會,雖僅有少數原住民族參與,但此次運動會被視為開啟台灣原住民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全原運由教育部體育署主辦,並輪流由各縣市政府提報計畫承辦,而輪辦也能促進各縣市的賽式主場地周邊產業銷售。

「原住民族在運動方面的表現大家都有目共睹,他們在台灣體壇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為了讓更多的原住民有機會可以齊聚一堂,所以舉辦這場賽事」,楊正斌表示,全原運除了一般的奧亞運常見的競賽項目,更重要之處在於特別保留原住民的傳統體育競技項目,如射箭、狩獵、鋸木等。他也提到:「除了體育競賽外,運動會場地周邊還包括了一兩百攤的原住民族特色產業攤位,如飲食文化體驗、民族服飾展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豐富參賽者和觀眾的文化體驗,同時也能進一步宣揚台灣原住民的文化。」

楊正斌特別強調,因為全原運規模夠大,所以對於原住民文化的傳播、提升原住民的能見度都有明顯的實際效應。甚至還有南島語族的國家來參與,上一屆在宜蘭舉辦的運動會有來自帛琉的運動員組隊參加 ,而今年則有紐西蘭的毛利族參加,對國際文化、國際體育交流有很大的效益。

原民運動會跆拳道品勢決賽。攝影/劉凡瑋

身分認同 凝聚向心

教育部體育署新聞組組長黃楚安表示,台灣原住民運動會是原住民族團結、凝聚力和身份認同的象徵,同時也是推動原住民族發展的重要平台。

楊正斌認為,舉辦體育賽事既能夠發展原住民族的體育技能、提升風氣、也可以保存和推廣傳統文化;透過運動會,原住民族不只能夠展現、交流體育才能和文化特色,還能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並且能夠與其他族群進行交流和合作,促進族群間的了解與和諧發展。

東華大學原住民族語中心助教林世璿則指出,從近期如火如荼開展的世界棒球經典賽來看,我國隊伍中有許多表現優異的選手皆是來自原住民族的朋友,而其中有一名排灣族的選手,使用自己的傳統族名參賽登錄,此舉不僅展現對族群的認同和歸屬感,對外使用傳統族名還能讓外界更有機會認識自己、推廣自己的文化。

原民運動會棒球4-6名排名賽。攝影/劉凡瑋

首都舉辦賽事 各族好手同場競技

根據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學研究中心資料,原住民族分布在各縣市,惟偏鄉地區因外移導致人口四散,許多原住民甚至已「都市化」,對族群認同意識薄弱,也並沒有回到部落和族人相聚的習慣。本屆全原運集結全國16族原住民,首次在人口數最多的台北市舉辦,集結各族好手,透過各項運動賽事促進彼此交流。

來自阿美族的張拓,今年三月以傳統狩獵項目出賽,就讀國立體育大學並主攻籃球的他,曾參加過去幾屆的籃球競賽。黃楚安說明,傳統狩獵項目為10人一組,必須賽跑兩公里到達中繼站後,設下陷阱再進行狩獵,接著再賽跑兩公里到終點。

張拓認為,團隊合作是首要關鍵,若是有體力不支的選手,必須互相扶持得以完成比賽;在他的隊伍中,年紀有低於20歲的學生,更有高於46歲的社會人士,過程雖艱難,不同年齡層的選手實力和體力也有差距,但所有選手集結一心爭取勝利,對他來說是最難能可貴的體驗。

張拓分享運動會歷年來的觀賽和參賽經歷,不只從訓練及比賽過程中認識到其他不同族的族人朋友,更與他們一起享受除了阿美族豐年祭外不同的祭典氛圍,即使原住民族人大部分在都市生活,在這個場合中也能感到彼此血脈相連。

在全原運籃球競賽中,桃園市青少年組男籃教練溫志中表示,過去在南投埔里帶領球隊的經驗最令他印象深刻,不同於都市隊伍在室內場地練習,埔里青少年籃球隊在室外球場練習,當地的泰雅族原住民投入比賽有如豐年祭一般,一旦得分或贏得勝利即掩飾不住激動,開始在場上跳舞,場邊更隨之敲鑼打鼓。他坦言這股氛圍與都市球隊相當不同,更凸顯原住民傳統文化風氣。

原民運動會籃球青少女組桃園隊戰術討論。攝影/劉凡瑋

重視原民傳承 保存原生文化

根據2023年2月原民會公布的統計數據,台灣原住民族共有16個族群,約全台人口2%。楊正斌表示,想增加原住民族在主流社會中的能見度、推廣原民文化,必須要透過傳播。

楊正斌提到,目前原住民族有了專屬的電台跟電視台,政府積極補助的同時也從嚴設下規定,2017年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當中規範,原住民族語言節目使用原住民族語言之比例,不得低於節目時數之50%,以確保原住民族語獲得完善的保存。 

楊正斌感嘆,傳統文化傳承仍有困難之處,居住在都市及年輕一代的族人們,學習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環境相對弱勢,但原民會在暑假期間也推出返鄉專車的措施,提供都市的族人有更多機會接觸他們的原生文化。

競賽項目以保存原民傳統文化為目的。攝影/劉凡瑋

楊正斌談到,為了保存原住民族傳統文化,原民會已制訂完善的政策,過去原住民族的歷史並沒有被適當的重視,因而政府通過原住民族文化資產處理辦法。 他亦指出,相較於2015年以前僅有40件,目前已有262件國定的原住民族文化資產,取得認證使其永久保存,成長幅度很大,期能達到文化傳承的效果。

此外,楊正斌強調,原民會致力於維護原住民族主體性,建構原住民族的史觀,並針對重大事件調查研究、出版成書,更應用在教育部在各級學校所使用的教科書,以此落實原住民族歷史的補充教材。他亦認為,傳統的文化可以透過適當的法律保護,讓珍貴的文化得以在現代社會獲得完善的保存,而這些都是原民會為原住民族文化傳承所做的努力。 

排灣族傳統射箭選手合影留念。攝影/劉凡瑋

延伸閱讀:

沒有掌聲的奧運 身障運動平權失衡

榮耀背後 跆拳道運動的潮起潮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