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

物理治療 循序漸進幫助復原

記者 黃昱翔、周楚/台北報導

運動是現代人不可缺少的日常活動,但是在運動的同時,難免會出現運動傷害的情況,關於運動傷害,一般人大多只是到診所拿個消炎止痛藥就解決了,然而,處理運動傷害,其實應該抱持著更謹慎的心態來面對。

忽略事前準備  伴隨運動傷害

台灣的運動風氣盛行,近年來各種路跑活動與體育競賽隨處可見,民眾在享受運動帶來的好處,同時卻也可能伴隨著運動傷害的發生,台大醫院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昭螢指出,民眾在運動的同時,往往會忽略事前的熱身以及自身能力的極限,而造成熱身不足或是運動過度的情況,進而導致運動傷害。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昭螢表示,事前熱身不足是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常見原因。 攝影/周楚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昭螢表示,事前熱身不足以及忽略能力極限是容易發生運動傷害的常見原因。 攝影/周楚

物理治療 階段性菜單恢復活動力

面對運動傷害,除了事前的預防外,事後的治療與復健更是需要花費心力,陳昭螢指出,會透過物理治療來幫助病人恢復,目的在於檢視病人的狀況,針對不足的地方活動力、肌力柔軟度等等,安排各個階段的訓練菜單,告訴病人何時可以活動、活動的範圍,以及目前要採取何種訓練來恢復身體不足的部分,一步一步幫助病人恢復身體的狀態及活動力,甚至提升身體的強壯度。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會透過各種訓練器材以及訓練動作,幫助病人進行復健與治療。攝影/周楚

採科學檢查 診斷較民俗療法精確

因膝蓋韌帶受傷而接受物理治療的民眾吳柏成,也以自身的治療與復健經驗,提出對於物理治療與一般民俗療法之間的看法,他認為,物理治療會透過詳細的檢查與衡量評估後,有系統且有計畫性的安排治療與復健菜單,讓病人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現在的身體狀況,以及接下來的每個階段該怎麼做。相較於一般的民俗療法,如國術館或中醫的推拿按摩等,大多是依靠整復師、推拿師的肉眼與經驗去判斷受傷的情況,缺乏更精確的診斷,病人自己更不清楚實際的受傷情況為何,心情上也比較不夠安心。

民眾
物理治療師協助民眾進行電療與冰敷等物理治療。攝影/黃昱翔
物理治療師協助民眾進行器材的復健訓練,並說明訓練的目的與作用。 攝影/周楚
物理治療師協助民眾進行器材的復健訓練,並說明訓練的目的與作用。攝影/周楚

冰敷處理要確實 充足熱身預防傷害

關於運動傷害發生時的處理方法,陳昭螢治療師提出了她的想法,也是大部分民眾知道卻總是做得不好的運動傷害處理觀念- RICE,特別是在 ICING )冰敷的這個步驟,大部分人都冰敷得不夠久,應該要立即冰敷,每次 20 到 30 分鐘,間隔半小時,持續不斷,做好這些步驟,運動傷害的後續治療與復原狀況就會變得很順利。最後她也強調,要預防運動傷害,最主要還是要有足夠的熱身,以及足夠的肌力與柔軟度等等,要綜合考量自身狀況量力而為,才能在運動時避免各種傷害的發生。

台大物理治療中心,提供運動傷害的民眾各種治療與復健的協助。 攝影/黃昱翔
台大物理治療中心,提供運動傷害的民眾接受各種治療與復健。攝影/黃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