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煤鄉記憶 猴硐貓村再現礦坑風貌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猴硐礦工文史館合作,籌備「新北市文化記憶庫計畫」,並舉辦一系列礦業文化相關活動,包含實境遊戲及深度導覽等。透過末代礦工們親自解說,讓參與民眾了解台灣煤礦歷史。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與猴硐礦工文史館合作,籌備「新北市文化記憶庫計畫」,並舉辦一系列礦業文化相關活動,包含實境遊戲及深度導覽等。透過末代礦工們親自解說,讓參與民眾了解台灣煤礦歷史。
傳統木雕於2011年成為文化部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重要傳統工藝之一,而在今年,此項目更新增一位保存者—陳啓村,出生於鹽工家庭,從小展露美術方面的長才,先後進入光華佛店及人樂軒學習及磨練木雕技巧,除了天份,更值得令人效法的是陳大師勤奮努力不懈怠,使他成為新科人間國寶。
嫁娶中為了討吉利,新娘頭上都會插上春仔花,也就是傳統工藝「纏花」,而這項傳統在台灣逐漸被忽略,而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陳惠美老師,推廣纏花工藝20年,將傳統文化向下扎根,更被文化部認定是人間國寶。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身分證。國家為保障原住民族語傳承,提供資源及建立獎勵制度,鼓勵族人學習自己的文化跟語言,但現今普遍族人對族語的學習意願不高,因此傳承和推廣族語變成是有資源卻不運用的困境。
回探台語歌百年以來的流變,乘載著台灣人對於土地文化、靈魂與生命力的展現,從過去政治打壓到至今的傳承與創新,台語歌更成為台灣最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時過境遷,古蹟保存歷史與人文智慧的結晶,但面對時間洗鍊,曾經風華一時的磚瓦褪色斑駁,保留這些珍貴文化資產的重要性逐漸被重視。古蹟修復是一項浩大工程,替世人留存能夠一窺歷史的管道,如今,古蹟修復匠師因為現實問題,面臨到技藝傳承斷層的困境。
紙紮常見於宗教慶典和喪葬場合,燒給神明或逝者使其享有舒適生活。但隨時代演變,產業面臨無人繼承的問題,導致技術逐漸流失。近年來,紙紮品轉向精緻、客製化,甚至有業者一改風格,讓民眾在選擇上更多元。
隨著時代的演進,傳統漆藝文化日漸沒落。在士林,滿腔熱血的漆線師傅顏金益,選擇一頭栽進漆藝製作,為了傳承,他不僅創新傳統漆藝的作法、開班授課,讓更多人看見漆藝的絕美世界。
隨著時間的變遷,不少老房子面臨被拆遷的命運,但仍有不少老房子被保留至今,台北市文化局在2013年推動「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以招標方式,媒合民間團隊修復再利用文化資產,為老房子注入新生命。
全球化的時代,如果全變成新房子,少了故事和回憶的地方,不會有根的感覺,土地認同,是因為那塊土地上的人和回憶。世代環境間的差異,多去留意被遺忘和消失的,從而找到社會的平衡。
斑駁的紅磚長滿艷綠的青苔,老樹根盤纏交錯破碎的屋瓦,泥牆上多邊形的閩南雕塑,掉漆的京都格子日式窗戶,這裡是基隆市七堵區明德國中的舊宿舍「明德山莊」。60多年前是提供給教師們居住的眷村聚落,曾經喧鬧吵雜的校舍,如今只剩六戶人家居住。然而,看似廢墟的外貌,其中正有一股在地青年對土地認同的價值,在其中慢慢萌芽。
無米樂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營造將近二十年,從整理社區到復興當地文化,培養了社區的軟實力,提升農村價值和產業多元,更因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取景發展光觀,打造地方特色,吸引青年返鄉創業。
今年七月,全台第一座藻礁生態教室設立於新屋永興垃圾掩埋場舊址,希望透過公共建設設置來推動環境教育,同時更錄取與培訓首批30位的導覽志工,負責引導民眾到生態教室附近的觀新藻礁近距離了解藻礁。
其實除了公部門的作為之外,許多在地團體從以前有透過導覽拉近民眾與環境的距離,期盼公私部門能夠協力合作,創造環境教育嶄新的未來。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