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新創教育陪伴偏鄉部落 Keep Going創造社會影響力
「Keep Going 繼續前進教育團隊」,過去以「假日體育陪伴計畫」為各部落注入運動教學資源,與偏鄉部落孩童、青少年互動,培養正向興趣。今年將活動進階為年長者體適能運動教學,並針對照服員以及社工進行教育訓練課程。
「Keep Going 繼續前進教育團隊」,過去以「假日體育陪伴計畫」為各部落注入運動教學資源,與偏鄉部落孩童、青少年互動,培養正向興趣。今年將活動進階為年長者體適能運動教學,並針對照服員以及社工進行教育訓練課程。
在戰爭時期和戰後戒嚴時期,許多軍事設施皆設置於北投,也使北投擁有特殊的文化資產,台北市文化局舉辦人權歷史場址走讀系列活動,其中,文化資產路線帶領民眾走入溫泉以外的北投,介紹過去鮮為人知的歷史、文化背景,一探時代的痕跡。
「紙醫生」又稱紙類修復師,主要工作是將損壞的紙質文物修復完善,憑藉他們的努力與堅持延續了文物的生命。而透過對比古今教育體系與科技的進步,讓傳統技藝有不同的面貌發展下去。
自去年10月城中城大火事件後,全台危險老舊建築問題受到重視,也讓都更議題受到許多民眾的關注。而與該議題息息相關的法條對許多民眾來說卻極為複雜,在經歷多次修改後仍未完善,更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自去年10月城中城大火事件後,全台危險老舊建築問題受到重視,也讓都更議題受到許多民眾的關注。而與該議題息息相關的法條對許多民眾來說卻極為複雜,在經歷多次修改後仍未完善,更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高中歷史課,可以上得很不一樣。萬芳高中有一位黃小萍老師,將歷史結合文化資產保存、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等面向,利用「積木」帶領同學手腳並用,探索在地生活的歷史知識應用,成功詮釋108課綱跨領域的精神。
在台灣幾乎沒有專門繪製台灣戲劇舞台佈景的彩繪師,陳明山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一位,經歷時代變遷,歌仔戲、布袋戲逐漸被人們所遺忘,這份快失傳的特別技藝,他是如何傳承的,又是如何將其帶到大眾視線裡。
螺鈿為一傳統鑲刻技藝,意指將貝殼鑲嵌在木頭或漆器上,也因貝殼在過去被視為財富象徵,讓螺鈿成為傢俱上的華麗裝飾。螺鈿約於1950年傳入台灣,當時新竹是傢俱重鎮,上百位師傅於此,引領技藝邁向高峰。
早期台灣平面攝影作品不被重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於2021年4月20日正式營運,再結合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中辦公室的典藏及研究工作,期帶動台灣攝影文化之發展,並推動民眾對攝影作品的認識。
台南市龍崎區遍布惡地形,無法種植一般高經濟價值作物,只能以產竹為生,曾因竹子聞名於世。如今榮光不再,卻結合生物炭燒製技術和竹編藝術,讓世人再度看見「竹之鄉」的堅韌不拔。
台灣以海立國,東岸為太平洋,西岸隔台灣海峽與中國相望,南濱巴士海峽,四周環海加上地形的優勢,使台灣的漁業文化多元,其中北海岸金山擁有全世界唯一僅存的古老漁法―—「蹦火仔」,不但被列入金山八景之一,更在2015年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不過此古老漁法同時也正面臨消失危機。
10月24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38個關注海洋保育的團體齊聚一堂,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成果發表會。目標為引導在地保育團體,落實及推廣海洋保育。近年致力於海洋教育的海湧工作室,活動當天提及海洋垃圾相關議題,其他團體也將海洋的多種面向,用不同方式傳達給民眾。
獅頭製作是台灣的傳統技藝,是舞獅的一大精髓,台灣獅頭製作文化保存者江岳哲堅持紙糊獅頭40年,堅持保留傳統,為台灣傳統技藝寫下完整的一頁篇章。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