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回收循環利用 慈濟與民共實環「寶」

隨著生活的便利,民眾使用塑膠袋、寶特瓶及飲料杯,產生許多廢棄塑膠。根據環保署2021年統計資料顯示,台灣一年製造廢塑膠容器約20萬公噸。回收再製有限,大部分塑膠送往焚化爐,其餘進行分類,再製日常用品。

完整內文

智慧農業省時省力 一支手機種出好木瓜

智慧技術已成為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在嘉義縣水上鄉的木瓜農場裡,利用天氣與土壤感測器,自動灑水、滴灌施肥等設備。手機一開,就能收到木瓜的即時狀況,顛覆過去務農辛苦作田,看天吃飯的生活。

完整內文

排灣魯凱原民文化 琉璃珠永續與傳承

台灣原住民有許多的傳統祭典,其中排灣族與魯凱族在祭典及婚禮上,都會身穿傳統服飾,佩掛琉璃珠。現今,古老琉璃珠大多已失傳,為了傳承,部落工藝師利用新燒製的方式,將排灣魯凱琉璃珠文化圖騰重現,延續原民藝術。

完整內文

消失的台灣民俗技藝 戲劇佈景彩繪師陳明山

在台灣幾乎沒有專門繪製台灣戲劇舞台佈景的彩繪師,陳明山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一位,經歷時代變遷,歌仔戲、布袋戲逐漸被人們所遺忘,這份快失傳的特別技藝,他是如何傳承的,又是如何將其帶到大眾視線裡。

完整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