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永旗金盆洗手 花燈結合科技拚創新

元宵節吃湯圓、賞花燈一直是台灣的傳統習俗,相傳古時候掛燈籠是為了躲避天帝的攻擊,然而,後來人們持續保留這項習俗,因此元宵節賞花燈也成了闔家歡聚的日子。燈藝師藍永旗將傳統花燈結合現代科技,成功讓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也盼未來能持續在花燈產業深耕,並將台灣花燈推向世界。

現代美容與傳統技術結合 挽面的意涵與發展

挽面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美容技術,不單是一種潔面方式,同時也是左鄰右舍維繫感情的休閒活動,以及女性轉變為人妻的過渡儀式。但隨時代變遷與美容科技進步,挽面盛況不復從前,若想傳承挽面技術,除需延續傳統挽面的進行方式,也得結合現代美容,打破舊有迷思並讓大眾更加了解挽面獨有的好處與效果。

【攝影報導】手作燈籠高高掛 鄒弘義筆墨點亮生命力

陽光下,在自家門前的工作區,手工燈籠師傅鄒弘義仔細將毛筆蘸上鮮紅的顏料,眼神專注熟練地在燈籠紙面上寫下「天上聖母」字樣。「弘義燈籠」已家傳三代,在傳統手工燈籠領域聞名已久,其作品亦常見於各大廟宇,對他而言,每一盞親手精心打造的燈籠,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免於遭廢校 皮影戲守護11童迷你小學

在少子化的打擊下,許多學校紛紛面臨倒閉危機,而在嘉義縣梅山鄉有一所僅11人的迷你小校,為了守護村莊裡唯一的小學,他們將皮影戲發展成小學特色,並且在社區與學校的共同努力下,孕育出一群皮影戲高手,他們在全國皮影賽事上年年奪得佳績,也促使政府不會因為學生人數不足而主動廢除學校。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