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工藝—傳統技藝的亙古之美
泥塑工藝擁有非常深遠的歷史,從古早時代的紅磚建築,到現在的廟宇剪黏裝飾,都能看到泥塑工藝的蹤跡。但泥塑工藝是非常看重基本功的技術,至少需要花費三年以上才能出師,龐大的時間成本也導致此項傳統技藝,陷入後繼無人的窘境。
泥塑工藝擁有非常深遠的歷史,從古早時代的紅磚建築,到現在的廟宇剪黏裝飾,都能看到泥塑工藝的蹤跡。但泥塑工藝是非常看重基本功的技術,至少需要花費三年以上才能出師,龐大的時間成本也導致此項傳統技藝,陷入後繼無人的窘境。
傳統宮廟文化中,總能見到舞龍舞獅的身影。舞獅可說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但隨著年味的降低及宮廟的減少,舞獅文化逐漸式微,傳統舞獅獅頭製作也受到波及。但近年來,舞獅也從「傳統技藝」開始轉型,舞獅文化未來如何與年輕一代接軌及傳承,仍是需客服的難題。
現代人對於皮影戲有多少的認識?皮影戲團多住紮南部,北部地區幾乎沒有藝師。在碩果僅存的皮影戲團中,蕭孟通所帶領的劇團以現代、創新的方式,讓傳統技藝呈現新風貌。
王丁乙是台南唯一人像剪影師傅,因為在台灣只剩下三個人還在從事人像剪影,北中南各一位,可以說此藝術已走向失傳。王丁乙表示:「人像剪影本身就學而不易,必須有十足的耐性,現在的小朋友都半途而廢。」而王丁乙的堅持努力也跟他生長在農業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早期學習只要錯了老師就會毫不客氣地打下去,這也使他更精進於人像剪影的技巧。所以在剪影的過程中,王丁乙會非常專注,風吹草動都不去理會,整個精神都集中在手邊的剪影。
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文山區景興國中造型花燈社,成軍四年,致力推廣傳統技藝。
台北市市立景興國民中學極力推廣傳統藝術,造型花燈社於「2015台北燈節全國各級學校花燈競賽」中,榮獲國中組小型 […]
老奶奶熟稔地操作懸絲偶,以提線板控制絲線,讓懸絲偶演出精彩偶劇,而為了延續懸絲偶劇傳統技藝,在地偶劇團攜手大學生一同學習,青銀共學產生不一樣的火花。
屋內淡淡的竹木香及玲琅滿目的竹藝品,這裡是劉明智師傅開設的竹編工作坊。據嘉義縣文化觀光局統計,劉明智師傅是目前嘉義縣為二的傳統竹工藝保持人。自幼,劉明智師傅隨父親學習竹編,逐漸對竹編產生興趣,而這一做就是超過一甲子。不僅如此,劉明智也致力將竹藝再創新,用竹編製成藝術品,讓傳統技藝不再侷限於生活製品,並嘗試與當地社區合作開課,盼能將竹藝傳遞給更多人認識。
元宵節吃湯圓、賞花燈一直是台灣的傳統習俗,相傳古時候掛燈籠是為了躲避天帝的攻擊,然而,後來人們持續保留這項習俗,因此元宵節賞花燈也成了闔家歡聚的日子。燈藝師藍永旗將傳統花燈結合現代科技,成功讓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也盼未來能持續在花燈產業深耕,並將台灣花燈推向世界。
位於新北三峽的手工木桶店,有一位木桶師傅名叫張鐘祺,經過他巧手精心設計,讓每個木材都物盡其用,化腐朽為神奇。手工木桶這項傳統技藝,充滿祖宗的智慧與設計,時至今日塑膠用品的普及,也不影響這位木桶師傅的熱愛。
你有吃過「畫糖」嗎?畫糖是用麥芽糖構成的精美圖案。畫糖師傅必須與時間賽跑,精準勾勒出圖形的輪廓細節。而畫糖吃下去後不只甜在口裡,更是喚起大家的童年回憶。畫糖不只是一樣小吃,更是一項民俗技藝。承載著懷舊情懷,並讓大家對傳統技藝產生關注,也是畫糖最大的價值。
傳承百年的台灣木藝產業,自1991年政府頒布禁採令後,產業發展受到許多限制,加上學徒出師時間長且待遇微薄,使木工產業難以延續。桃園大溪老街上僅存為數不多的木工行,透過追求木材品質與結合課程、展覽,期望在法令與教育兼顧下,延續傳統技藝。
挽面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美容技術,不單是一種潔面方式,同時也是左鄰右舍維繫感情的休閒活動,以及女性轉變為人妻的過渡儀式。但隨時代變遷與美容科技進步,挽面盛況不復從前,若想傳承挽面技術,除需延續傳統挽面的進行方式,也得結合現代美容,打破舊有迷思並讓大眾更加了解挽面獨有的好處與效果。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