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環保公衛

青年返鄉推食農教育 九孔王國轉型再出發

記者 張芳瑜、張凱琳/採訪報導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貢寮,是新北市唯一鄰近太平洋海域的行政區。地形特徵為濱海丘陵,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早期以盛產九孔聞名。根據專題報導2000年至2001年期間為九孔產業高峰,年產量將近2500公噸,產值甚至高達13億,也因此讓台灣享有九孔王國之美譽。

吳鴻銘感嘆,現今貢寮九孔養殖產量僅有過去高峰期的二、三成。照片提供/吳鴻銘

曾經風光一時的盛況,卻在2003年年初,因苗種雜交弱化、感染疾病等多重原因,導致大量九孔集體死亡。預料之外的災情衝擊了貢寮的傳統養殖產業,造成許多養殖戶不堪負荷,選擇棄養轉行。被遺留在當地的除了荒廢的九孔池,還有隨著歲月老去的潛水夫及海女

海女以自身經驗判斷適合採收的九孔成貝。照片提供/吳鴻銘

青年返鄉  傳統養殖轉型再出發

父親為貢寮傳統養殖業者的吳鴻銘,沒想過自己會有繼承家業的一天。讀到醫藥博士的他,原本只預計回家幫忙一個月,卻意外成了往後人生放不下的責任。放棄大好前途,回到家鄉接手九孔養殖的決定,對吳鴻銘來說,能陪伴在父母和孩子在身邊,就算辛苦也值得。 

榮獲第四屆百大青農殊榮的吳鴻銘,跳脫過去固有的產業模式,透過電商平台自創品牌銷售,更以食農教育和海洋餐桌計畫推廣海洋教育。除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外,也能對國產九孔和鮑魚有信心。

面對養殖產業的現況,吳鴻銘期許透過地方創生,讓更多人接觸並投入貢寮產業,延續環境生態與經濟發展。

吳鴻銘以自家養殖場為基地,讓孩子們參與體驗飼養九孔的工作。攝影/張凱琳

廢棄九孔池 復育北海灣美麗珊瑚

除了吳鴻銘外,也有許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維護自然生態。原本是全職媽媽的陳映伶,因緣際會下接觸潛水,在水中世界發現珊瑚與海洋生態的美麗,詢問潛水教練後,得知30年前的海洋生態更為豐富,因此踏上復育珊瑚之路。

陳映伶在廢棄九孔池成功復育珊瑚,但她擔憂近年水溫高升不易珊瑚生長。攝影/張凱琳

對於媒體封她為「珊瑚媽媽」的稱號,陳映伶笑著表示自己「生」不出珊瑚,但她認為能夠孕育更多珊瑚寶寶,是自己一直以來的目標。復育並非一意孤行,需要依靠各方人士的配合。

創立台灣山海天使環境保育協會、在租借的九孔池內復育超過2000株的珊瑚,甚至被新北市政府委託活化貢寮和美漁港,陳映伶表示這些成果不是自己一人就能達成的,而是借助許多人的幫助和力量。

回首復育之路不易,陳映伶感謝有許多人的協助才有今日成就。攝影/張芳瑜

近年來政府意識到除了經濟發展,環境維護也有其必要性,因此推動了環境共生相關措施與政策。不過提及各國海洋教育的比較,陳映伶認為台灣教育仍需努力。她設立海洋教育中心、推動珊瑚復育產業化,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珊瑚,進而了解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產官學合作 相互交流發揮綜效

為了更有效落實對土地的社會責任,除了倚靠民間人士的協助外,教育部也與各大學一同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

像是新北市政府與國立海洋大學共同合作,在貢寮設立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提升海洋生物復育成效,並於2022年新增九孔復育項目。由養殖戶提供各類種苗,大學端進行人工增殖技術研發,將九孔苗以卯澳灣放流方式維持環境永續。

海洋大學海產養殖學系師生於貢寮水生中心共同研究海洋生物復育。攝影/張凱琳

不僅限於專業技術的應用,連結區域資源的實踐成果,也是USR計畫的重要一環。結合新鮮在地食材,運用貢寮當地養殖的九孔及鮑魚,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師生共同開發創新食品——九孔泡麵、雙料紫鮑餃等,爲貢寮品牌增添附加價值。

除了解決九孔產季集中造成資源過剩、浪費的問題,也讓學生學以致用,挑戰跨領域與不同科系間溝通合作,在參與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師生以貢寮的九孔與鮑魚研發創新產品,推廣貢寮品牌。攝影/張凱琳

復興產業與復育生態並非一朝一夕即可達成,而是需要仰賴許多人的堅持和努力,共同為環境付出。不過永續環境單靠特定幾人並非長久之計,產業也逐漸面臨無人接手或斷層等問題,如何吸引年輕一代投入並持續在地深耕,是貢寮發展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

 

延伸閱讀:

開啟海洋教育大門 創造藍海新篇章

守護海洋寶藏 海女文化永續共存

翻轉老化鄉鎮 推動地方創生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