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公衛

低首耕耘 新店溪一隅生態寶地

記者 林韋宏、蔡家愷/新店報導

 

新店溪秀朗橋與福和橋間的一塊近四公頃的溼地,長久以來都沒有獲得政府太多的關注與資源,不過透過溼地保育團隊十幾年來的用心經營,該溼地已成為了新店溪生態保育重要的基地。

保育紮根深厚 園地復原神速

溼地保育龔姓志工說,水利局於15年前提供該地,連接了家庭廢水處理廠所排出,經由人工溪流與緩衝池多層過濾的淨水,經過十幾年的經營,成了現今的福和溼地教育園區,吸引不少中小學生前來參觀與交流。近兩年由於強颱的侵襲,園地屢遭重創而減少濕地教育的開班,影響了學生環境教育學習與志工培訓的次數,但所幸過往的保育工作為整個生態紮下深厚的基礎,溼地回復能力旺盛,不過一年的時間綠意又再次盎然。

 

志工自行撿拾漂流木裝飾溼地園區。攝影/蔡家愷
志工自行撿拾用以裝飾溼地園區的漂流木。攝影/蔡家愷
志工整修濕地園區。攝影/林韋宏
志工整修溼地園區。攝影/林韋宏

永和社大志工認養  造就生態多樣化

龔姓志工在福和溼地服務已超過十年,這裡也是退休的他打發日常的唯一場所,平時無聊便來整草、挖土,甚至撿拾漂流木搭建遮蔽所和裝飾園區,他表示,這塊園區不曾得到過地方政府的關注,目前由永和社區大學生態保育社所認養,平時進行保育工作的資源與器具也是由各個志工自費與永和社大提供,平時工作時,志工們保持原始狀態,把人為設施限制在最小範圍內,留給溼地生態自由繁衍的空間。長年耕耘下來,區內土壤肥沃各科植物皆蓬勃生長,更帶動了生物的多樣性,各種小動物隨處可見、人工溪流也可以讓人垂釣,甚至有時可瞥見幾條臭青母(蛇)在草間穿梭。

 

連北部少見的金針花,在福和濕地園區內也是生氣蓬勃。攝影/林韋宏
北部少見的金針花,在福和溼地園區內也是生氣蓬勃。攝影/林韋宏
遭沖刷至下游的漂流木,刻意留在原地,保持其原始度。攝影/林韋宏
遭沖刷至下游的漂流木,刻意留在原地,保留其原始度。攝影/林韋宏

 

四面向俱到 加強環境教育

永和社區大學行政專員劉順汶表示,當初志工團隊以實踐高灘地生態化為目標,而如今成功達到生態多樣化,以此為基礎,再朝著持續保育生態環境、管理外來種的入侵範圍、監測生態環境,以及最重要的,教育人民等四個面向邁進。劉順汶指出,與社區連結舉辦的教學活動、志工培訓不僅是為了教導民眾生態環境的知識,他計畫未來能跟進新店溪治水方面等地方環境問題,讓民眾意識到環境開發的影響力與大地保育的重要性。

 

志工查看人工溪流區。攝影/林韋宏
志工查看人工溪流區。攝影/林韋宏

 

盼社區主導 由下而上永續發展

劉順汶說「除了觀念,還要學會尊敬土地!」他認為,一個地方的觀光產值並不等於其環境價值,但政府至今無法分辨兩者的區別,以台中高美溼地為例,地方觀光局看上其高人氣而接手主導,在溼地周圍打造營利為主的人工設施,吸引龐大的人潮與車流量,賺取利潤的同時卻也使環境的負荷量超載,已經引起不少學者的警告。劉順汶指出,政府對環境知識的一知半解,就算曾有著重保育的政策也可能會因政權的反覆輪替導致無疾而終,劉順汶期盼,環境教育還是由下而上從社區開始做起,一旦有了正確的保育意識,這片孕育萬物的土地,才得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