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生活

傳統技藝浮現 台南唯一人像剪影師——王丁乙

記者 邱易鴻、李依庭、楊舒涵/採訪報導 

「我姓王,然後丁乙,三個字加起來七劃,我的名字很簡單也好記」人像剪影師傅王丁乙一邊專注剪著紙一邊笑著:「在我十八歲正值青春時期就開始接觸了人像藝術剪影,到現在62歲了還是持續當作興趣在做。」美術正科班畢業的王丁乙,在學生時期接觸了許多藝術技能,例如外觀透視圖、快速油畫及人像剪影這些技藝更造就了他現在的成就。 

台南唯一人像剪影藝術家王丁乙。 攝影/李依庭

王丁乙台南唯一人像剪影師傅因為台灣只剩下三個人還在從事人像剪影,北中南各一位,可以說此藝術已走向失傳表示:「人像剪影本身學而不易必須有十足的耐性,現的小朋友都半途而廢王丁乙的堅持努力也跟他生在農業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早期學習只要錯了老師就會毫不客氣打下去,這也使他更精進於人像剪影的技巧。所以在剪影的過程中,王丁乙非常專注,風吹草動都不去理會,整個精神都集中在手邊的剪影。

目前為止,王丁乙剪影了至少萬人以上已經熟練到一花三分鐘就可以剪出來,堪稱是台灣國寶級的人物。他:「人像剪影最重要的精髓就是視覺記憶,也就是一看到目標就要清晰地記起來,並完美的利用剪影方式呈現出來。」就連知名人士或總統級人物前來找王丁乙剪影能輕鬆自如將作品表現得維妙維肖。

文化交流之地 結合傳統產業

位於台南麻豆的「總爺藝文中心(以下簡稱總爺早期原是重要的製糖廠,歷經了古蹟文化再生跟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如今成了多元文化交流之地,內設有古蹟展覽與藝術作品。總爺尊重多元藝術,因此在園區外也吸引許多街頭藝人總爺負責人林昱宏表示:「王丁乙的到來,帶動了更多傳統產業前來擺攤,也增加了不同文化風氣。」

台南麻豆區總爺藝文中心。 攝影/李依庭

王丁乙長期在總爺藝文中心擺攤,是總爺剛成立時第一位街頭藝人,更成為了總爺的招牌風景。王丁乙早上當老師教學油畫、素描和水彩,到了下午便擺攤替遊客剪影有時候遊覽車來光顧,他必須從頭剪到尾中間一刻都不休息。「看到了每一個人精彩的一面,每個人與生俱來都不一樣剪影時的王丁乙總覺得特別自在也十分享受其中從未有疲乏或不想做的念頭。

擺攤趣事多 剪影散歡樂

王丁乙也在擺攤的過程中,遇過令他印象深刻的事。王丁乙說:「有一對父女,在網路上看到了我的作品,花了錢和時間一日來回,只為了剪一個做永遠的紀念,當她看到成品高興極了,夢寐以求就是要這張人像剪影。」客人心滿意足的笑容,也使王丁乙更加努力,每逢假日都會擺攤,全年無休只為把人像剪影的歡樂帶給大家。

人像剪影不僅帶給人們歡樂,也發揮了神奇的親情作用。王丁乙回想起仍歷歷在目,他說:「之前有個媽媽帶著她的寶貝女兒來剪影,經過了20年,她長大了換她帶著她的女兒來,剪完帶回去比對後,竟然跟當初20年前的她一模一樣。」王丁乙十分地驚訝,剪過了無數個人像,根本就記不得當時剪得怎麼樣,「這就是剪影的有趣之處。」 

此外,王丁乙擁有非常多的身分,假日是街頭藝人,平日當廣告公司業務,更成為台南市政府的顧問,斜槓人生非常成功。王丁乙還曾被挖角到了台北知名廣告公司上班,歷經多年毅然回到家鄉發展藝術產業,將人像剪影發揚光大。現年62歲的王丁乙,除了眼睛帶來的職業傷害,其餘都非常健康,也會持續為民眾剪影。 

現代剪紙藝術展現多元文化

現代剪紙藝術與傳統剪紙不同,兩者間差別在現代剪紙會受到民間傳統的束縛,只選擇保留呈現剪紙藝術的手法現代剪紙透過與西方文化的繪畫技巧元素做結合,使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剪紙藝術,以此來展現出多元文化反映當代社會精神真實面比起傳統的剪紙現代的剪紙藝術風格較多變,同時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在適應時代的潮流上也更具有優勢。 

因應虎年新春剪紙。 照片提供/吉剪花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剪紙藝術已經不像以前一樣侷限於宗教儀式或特殊節慶,而是變更生活化,更貼近民眾的日常生活而在現代剪紙中也結合了陰陽雕、染色、套色、鑲嵌、光影、立體造型等手法,融入這些手法除了可以賦予古老圖文新的意義外,也可以設計出新的圖紋花樣,運用在現代生活用品中,現代剪紙藝術家吉剪花也表示:「可以套用在杯墊或印花布的設計上」。

生活化現代剪紙藝術。 照片提供/吉剪花

現代剪紙藝術逐漸變成民眾美化日常生活的一個方式,吉剪花也提到:「現在人對於剪紙藝術比較要求實用性以及美觀。」現代剪紙以個人創作為主,剪紙變成裝飾生活的一部分,風格也都大不相同,而現代剪紙也可以藉由像插畫一樣的表現方式,來呈現自己想傳達的故事,讓剪紙成為傳播故事的媒介,使民眾能夠發揮各自的想像力去理解背後的意義。 

融合東西方元素的現代剪紙藝術,具有許多創新多元的想法、圖樣以及豐富性,也是一種可以表現出人類本身的藝術。如今時代進步,我們甚至能看到在高科技領域中運用到剪紙藝術,而不管是透過何種方式所呈現出來的剪紙藝術,都應該保有著各自不同的價值和精神,才能展現出多元文化的結合。

幼兒學剪紙 靈活開發大小腦

幼兒大概在六歲時,大腦開發就已經完成將近90%,所以對小孩子來說,在學齡前就讓孩子接觸各式各樣的腦開發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剪紙就是一個非常適合讓孩子來操作的活動,透過活動中帶來的刺激和累積經驗來幫助孩子的大腦發展與成熟。 

在剪紙的活動中,孩子可以透過想要剪什麼樣的圖案來刺激大腦思考,動手剪紙的過程中,讓大腦的運動皮脂刺激手部神經去做「剪」的動作,幫助孩子訓練手眼協調與視知覺的能力。職能治療師呂姿諺提到:「剪紙可以訓練孩子上肢的穩定度跟手掌、手指的小肌肉的靈活度。」所以其實使用剪刀的這個活動的好處是很多。 

兒童練習剪紙。攝影/楊舒涵

像是幼兒園也會常常讓孩子學習動手剪紙、剪貼,讓孩子能做出屬於他們自己的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也能培養孩子們的自信感,以及對美感的認識。幼兒園老師許珉瑄表示:「一開始一定是先可以拿好剪刀及知道剪刀安全的使用方式,然後練習把紙剪斷。」使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孩子能邊做邊學習,一邊鼓勵,一邊陪著孩子勞作,也能增進與孩子間的感情。 

除了剪紙以外的活動,另外還有許多像是堆積木、拼圖、捏黏土,對孩子們來說也都是能刺激大腦發展的活動。而在日常生活中,嘗試讓小孩動手做家事,也是很好的訓練方式。呂姿諺提到:「使用餐具、扣扣子、拉拉鍊,或是幫媽媽擦桌子、收碗盤都是很好的訓練方法。」若是害怕拿剪刀剪紙危險,家長也能選用塑膠製的安全剪刀,來確保孩子在使用的同時能不受到傷害。 

市售幼兒用安全剪刀。攝影/楊舒涵

延伸閱讀:

古文物跨世代 「紙醫生」延續藝術生命

傳統工藝師江岳哲 堅持紙糊獅頭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