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報導文教生活

【攝影報導】林下養蜂創經濟價值 產收高品質森林蜜

記者 張樂平/採訪報導

「林下經濟」是以不影響原始生態環境為原則,在森林中適地發展林業,這些林下副產物也能增加林農的經濟收入。經過林務局與農委會多次的討論和評估後,養蜂成為開放申請的項目之一。

自民國104年開始,與林業試驗所合作的養蜂場老闆王智聰,在南投縣魚池鄉蓮華池的林下養蜂試驗林區架設一百多個蜂箱,進行林下養蜂試驗,觀察記錄蜂蜜產收狀況並建立蜂群管理。由於台灣森林的物種豐富,蜜源植物繁多,提供多元蜜源供蜜蜂採食,最後也就能產收到高品質的「森林蜜」。

蜂神養蜂場老闆王智聰,於蓮華池的林下養蜂試驗林區進行林下養蜂。攝影/張樂平
蜂箱外有成群的蜜蜂,頻繁進出產蜜。攝影/張樂平

天然養蜂環境 森林擁有多元蜜源

來自蜂農世家的王智聰,從小在山林中長大,對山上的情感特別強烈。跟著王智聰走進森林中,眼前便是白瓠子、台灣欒樹、瓊崖海棠等各式各樣的植物,蜜蜂在四季都有不同的蜜源可以採,「這就是為什麼要選在森林養蜂」他充滿自信地說。

林下養蜂的地點在原始森林裡,擁有多樣化的蜜源植物供蜜蜂採食。攝影/張樂平
王智聰掀開蜂箱,觀察蜜蜂回巢狀況。攝影/張樂平

王智聰表示,蓮花池占地416公頃,年均溫21度,總共有600多種蜜源植物,蜜蜂穿梭於森林中採蜜,也會尋找天然水源,在森林裡的小溪可以看到成群的蜜蜂在喝水。

森林擁有天然生態環境,蜜蜂能自由穿梭森林尋找純淨水源。攝影/張樂平

不受氣候影響 一年四季不「斷蜜」

林下養蜂與一般平地養蜂的差別在於,單一或多元的蜜源植物,像是一般常聽到的龍眼蜜、荔枝蜜,就是以單一龍眼或荔枝作為蜜源,花期一致,容易受氣候影響採收時間;而林地養蜂環境為森林,每種植物的開花季錯開,讓一年四季都有花開,也就沒有「斷蜜」的問題。

今年遇上乾旱,導致花開得很多,開花時間也拉長,蜂農們能多採收一、兩次,對蜂農們來說是大豐收。王智聰表示,今年的產收狀況佳,林下養蜂的方式,其實不太受氣候影響,只有遇上豪雨或土石流時,山區植物有坍方的危險,目前團隊也積極防治災害的發生。

林下養蜂雖不受氣候影響,但因地處山區,豪雨或土石流等災害易造成森林坍方,如何防治成了重要課題。攝影/張樂平

虎頭蜂的威脅 成為林下養蜂最大難題

台灣養蜂以西洋蜂為主,王智聰表示,林下養蜂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中華大虎頭蜂的侵襲。中華大虎頭蜂又稱大黃蜂,體型比一般蜜蜂大3倍以上,且牠們會直接攻擊蜂巢,蜜蜂便不敢出來採蜜。

為了維護森林物種多樣性,王智聰不使用農藥毒殺大黃蜂,架設電網是他認為目前最合適的方法。蜂箱外的電網密集,大黃蜂只要碰觸到電網就會被電暈,將牠們捕捉後,丟進玻璃罐中泡酒。

虎頭蜂體型比一般蜜蜂大,且生性兇猛,會不斷攻擊一般蜜蜂,是目前林下養蜂的最大難題。攝影/張樂平

堅持「蜜源純淨」

「蜜源純淨」是王智聰一路以來的堅持,不只採收的過程,包裝也是重要環節,須嚴格把關,他使用半自動機器做無塵包裝,所有製程不與人接觸,更不會暴露於空氣中。王智聰表示,即便成本高也是必要的,「花一次錢就解決的問題,不需要在這種地方省。」蜂蜜有酸度,對於塑膠瓶有一定的腐蝕作用,王智聰擔心蜂蜜受到汙染,所以他只使用玻璃瓶來裝蜂蜜,不只能保有蜂蜜的純淨,保存期限也能拉長。

養蜂多年的王智聰,堅持一定要有純淨蜜源,蜜蜂的製程過程也絕不能受汙染。攝影/張樂平

談及林下養蜂的未來展望,王智聰肯定地說,林下經濟是養蜂產業發展的新的世代,更創造森林的價值。內政部在民國108年2月將「林下經濟經營使用」正式納入《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原先林業用地僅能作為「造林」、「苗圃」等傳統林木生產項目,林下養蜂經濟不在使用範圍內,地點也多半是位於試驗林區,然而現今林下經濟政策已正式上路。

林務局在全國森林資源調查中顯示,台灣的森林占有率約60.71%,王智聰表示,如果將2%的面積,也就是4萬公頃的林地,釋放給蜂農,便可以創造200到300個工作機會,對養蜂產業來說也是很大的助益。

 

延伸閱讀:

蜂農的一天

山林的守護者—森林護管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