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環保公衛

永續的代價,我們承擔得起嗎?

記者 程冠鈞、蔡昊勳、王思琴/採訪報導
點擊進入融媒體網站。從大潭藻礁G2區望向三接。攝影/程冠鈞

桃園大潭藻礁「粉紅風暴」吵得沸沸揚揚,爭議不斷。2020年環團發起真愛藻礁公投,連署書突破70萬份。若中選會通過此案件,將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次生態保育公投案。大潭藻礁的生物多樣性相當重要,政府卻在反對聲浪中一意孤行。

大潭為何如此重要?對台灣未來的發電又有何影響?2016年,蔡英文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政策。計畫將在2025年,再生能源提高到發電比20%;天然氣發電提高至50%;燃煤下降到29%;核能剩下1%;其他則占1%。

台灣未來發電結構配比。資料來源/109年經濟部能源轉型白皮書、製圖/王思琴

天然氣需求大增 擴大接收站

台灣的天然氣98.8%都仰賴進口,而台灣目前僅有2座天然氣接收站,分別是位於高雄的永安接收站,可接收1050萬噸天然氣;與台中(中油)接收站,可接受550萬噸。兩座接收站共能接收1600萬噸天然氣。

然而,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顯示,到了2025年,台灣天然氣需求量將增為2354萬噸,為了確保天然氣的供應需求,中油公司將擴大原本接收站,永安接收站從原本1050萬噸增為1100萬噸;台中(中油)接收站則從550萬噸增至1300萬噸。

同時,再新建三處天然氣接受站,分別是協和接收站90萬噸、台中(台電)接收站180萬噸與桃園觀塘接受站600萬噸,五個接收站共3270公噸。

若觀塘港若無法準時啟用,天然氣供應量將幾乎等於需求量。但依據《天然氣事業法》第31條所制訂的《天然氣生產或進口事業自備儲槽容量》規定,2025年天然氣安全存量天數至少為11天,2027年要達到14天以上。若發生偶發性氣源中斷情況,天然氣也將面臨斷糧的風險,屆時將造成國家電力缺口。

天然氣生產經營事業者,應自備一定天數之儲槽容量。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製圖/王思琴

解決燃煤空汙 需靠興建三接

109年經濟部能源轉型白皮書可見,到2025天然氣對於我國的供電需求,占有50%的占比,對於興建三接的必要性,民進黨立委黃世杰指出,台灣目前兩個天然氣接收站的負載率都超過百分之百,大潭電廠的兩個機組,可說是整個北台灣最重要的發電機組。

除此之外,沒有其他電廠可以處理南電北送的問題,若要解決中南部燃煤空汙的問題,就須北部負擔電力。黃世杰表示,「這些區域的問題,加上能源整體減煤增氣的目標,當然是達成越多綠能越好。」

三接替代方案 互相論戰

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攝影/程冠鈞

在環團抗議下,政府在五月三日提出三接外推方案,將工業港再外推455公尺,已離岸1.2公里;因應外推方案,工期再延2年半,預計2025年6月供氣、預算增加新台幣150億元,經濟部長王美花也申明,「這已是最大外延的極限」,也是政府有誠意的解決方法。對於三接是否移至台北港或林口港,中油表示這是因為「時程來不及」。

像環團提出較適合的台北港,需與港務單位溝通才能取得用地,並還得重新進行環評等等,以上原因可會導致台灣能源政策延後11年,而附近也因靠近飛彈基地,又位於桃園國際機場的航道,可能影響國防及飛航安全。

針對遷址台北港的選項,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表示,台北港有很多填海造路的土地,雖然已經標出去,「但政府可以徵收這些土地啊!早年三接的替代方案就是台北港,但是評估用灌水的方式,讓觀塘看起來處處比台北港適合建三接!真的很過分!」

三接何去何從 全民公投決定

今年8月28日公投日確定將會有4個公投案登場, 潘忠政領銜提出的珍愛藻礁公投確定成案。雖然發起方的主文,圍繞在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是否遷離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不過公投案的背後也代表著,三接的蓋與不蓋,牽動著天然氣供應是否能達成蔡英文政府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在2025年天然氣發電提高至50%的目標。

8月28日不會只是單純的保護藻礁以及三接遷址的問題,而是各方陣營,對於國家能源政策的互相論辯,人民手中的這一票將會決定國家的未來方向。

圖為三接的鏤空式棧橋,環團認為橋墩的設置已經破壞許多藻礁。攝影/程冠鈞

5天之內停電2次  電力調度困境

至截稿時間為止,5月13日發生全台大停電的事故,全台各縣市從下午三點開始,就進行輪流停電,統計約400萬戶受影響。事故發生原因,發生在高雄興達電廠因為電網事故而造成部分機組停機。台電說明,電廠的電送不出去,基於電廠保護機制,便有了停電做法,供給減少之下,全台灣電力才會不足,因而啟動分區停電措施。隔天14日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事故發生原因是台電員工測試操作錯誤所導致。

沒想到在短短的5天過後,5月17日晚間台電再度發布緊急停電通知,興達電廠1號機又因鍋爐燃燒管理系統模組故障,導致機組停機,再度限電。台電表示,按照以往氣候紀錄和用電情形,推估負載尖峰應為3680萬瓩,但今天下午一度飆至3744萬瓩,比預期多64萬瓩,不止是歷年5月新高,更接近歷史高峰3802萬瓩,再加上大修機組尚未歸隊、興達電廠1號機故障與水情不佳,造成水力發電無法達到預期,才造成再度停止供電。

短短五天之內,發生兩起全台大停電事件,雖然台電希望利用水力發電支援,不過今年也因為旱象而造成水情吃緊,台電指出,比較2020年和今年1至3月水力發電量,整體水力發電量下降至15%左右。此次停電事故,是因為部分機組進入排修行程而造成電力調度缺失,還是台灣的電真的不夠用?

什麼是藻礁

藻礁不似珊瑚炫麗多彩,從高空俯瞰也只有單調乏味的石頭;既沒有吸睛的觀光利益,也沒有誘人的商業價值,然而,對於許多海洋生物來說,這片暗紅色的海岸卻是重要的家園。2014年桃園市政府劃設「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保護區」共31公頃,海岸線4.3公里,提供民眾認識藻礁的環境,而環團主張G1及G2藻礁生態敏感區也同樣要受到保護,因此發起公投。

紫紅色的表面是一種會造礁的藻類,殼狀珊瑚藻。攝影/程冠鈞

藻礁如何形成?

不同於珊瑚礁是由珊瑚蟲的骨骼塑造,屬於動物造礁;藻礁是由無節珊瑚藻形成碳酸鈣,累世經年堆積而成,屬於植物造礁。珊瑚藻層層疊疊,建構起許多有著孔隙的礁石地形,看似堅如磐石,但其實用力一碰就碎成千萬片。

而這些小小的孔隙,則成為許多潮間帶生物與海洋生物的重要棲地,也是許多海洋生物遷徙的中途休息站。一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與國際瀕危物種紅肉ㄚ髻鮫都在這裡生生不息。其中,更有19種還沒被命名的殼狀珊瑚藻。

藻礁能否被復育?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攝影/程冠鈞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表示,藻礁的結構就像是千層派,一碰就碎了,根本不可能復育!柴山多杯孔也一樣,它們只有0.3公分,薄薄一層,隨便一種外力挖下去,就會破碎成海底珊瑚砂。藻礁也不像紅樹林,想搬到哪就搬到哪,如果不是既有的基盤長出來的藻礁,就算再小心地搬移到其他地方也無法固定。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章波說,大潭生態已經被破壞了,「建設、修復、共存」才是最快速的解決辦法。陳章波建議,在建設第三階天然氣接收站時使用生態港,成為生態工業區,增加服務能力。把生物的產卵場營造出來,加強環境教育,不是放著讓大自然自行緩慢恢復。

公投連署之路 全靠志工付出

公投連署初期,議題還沒有被外界重視,許多民眾並不願意連署。直到2月23日,連署才破十萬大關。由於連署書必須留下個資,讓不少人懷疑為什麼要向一個陌生人留下這些資料,甚至以為他們是詐騙集團。而連署志工們只能努力的向民眾說明,介紹藻礁的重要性。連署剛開始的時候,一兩個小時只能收到一兩百份的連署書。

荒野保護協會大力投入,珍愛藻礁的公投連署工作。 攝影/程冠鈞

全職媽媽投入公投 離開家裡的第五天

3月19日是陳逸樺離開家裡的第5天,曾在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四年的推廣講師、珍愛藻礁公投小組專案人員與此同時,她也是一位全職媽媽。採訪的前一天,是珍愛桃園藻礁將70萬3052張連署人名冊,送入中選會的日子。陳逸樺在五天以前,與志工將連署書送到台北荒野總會後,就再也沒有回到家。以往她在台北工作結束後,都會自行搭車返回桃園,但是經歷多天的疲憊加上隨身行李和繁重的文件,讓先生不捨的親自北上,將她接回家裡。

「回到家也晚了點,孩子也睡了,今天早上也沒有跟孩子說到太多話,孩子也沒有太大的反應,反正就知道我回來了。」陳逸樺說。孩子沒有反應的背後,是過去這段時間以來的習以為常。其實在公投剛開始的時候,連署並不熱絡,一天只有一、兩千份,所以她接完孩子下課之後,會與孩子一同整理連署書再回家。但是在過年以後忙於公投連署,就再也沒有接送過孩子,都是先生幫忙照顧。

藻礁公投從不被看好 到連署突破法定門檻

每一天的連署份數都是由陳逸樺親自統計,寫在荒野保護協會桃園分會前的的大白版上。外界不知道的是,每次寫完白板之後,陳逸樺就會在電腦桌前,將累積的份數傳送給全國共12個群組。經過志工們在全國多日的努力,2月28日那一天,連署件數正式突破公投法定門檻28萬9667份,在電腦桌前,她泛淚寫下累計29萬6697份的結果,傳送給全國的志工朋友。

陳逸樺說「在環境的運動裡,我們一直都在做正確的事情,只要我相信做得事情是對的,最後就是會有力量來幫助你。」攝影、剪輯/程冠鈞

面對人民反空汙的期望,政府大力推行「非核家園」政策,然而再生能源在先天上遇到不易建設使用的問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儼然成為下一個能源試題。

延伸閱讀:

政黨炒熱議題 藻礁連署從冷清到沸騰

廢地新生再利用 愛鄉愛土護藻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