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沿海的寶藏堆 廢棄蚵殼變黃金
台灣是蚵仔出產大國,一年出產約二十萬噸,不過卻也衍伸出大量廢棄蚵殼的處理問題。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類問題,並著手推動蚵殼再製,讓原本無用的廢棄蚵殼有了嶄新的面貌及價值。
台灣是蚵仔出產大國,一年出產約二十萬噸,不過卻也衍伸出大量廢棄蚵殼的處理問題。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這類問題,並著手推動蚵殼再製,讓原本無用的廢棄蚵殼有了嶄新的面貌及價值。
自2018年開始,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越來越多年長勞工希望持續待在職場,但職場對於面臨老化的他們卻並不友善。勞動部於是推行中高齡職務再設計政策,實際走入職場評估,為年長勞工的工作內容提供改善方案。
根據國發會統計指出,2021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高達16.85%,推估將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樂齡族群成為社會組成中重要一環。台北市立圖書館中山分館開設樂齡桌遊課程,藉由桌遊活動刺激大腦、預防失智,同時也能增進人際關係,共創樂齡精彩人生。
衛福部修正「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新草案,此舉引發部分醫界診所人員廣大反彈聲浪,身障聯盟理事長劉金鐘相當支持該草案之修訂;小兒科診所醫師黃偉志則認為政府應採取鼓勵措施,期盼雙方早日達成共識。
自去年10月城中城大火事件後,全台危險老舊建築問題受到重視,也讓都更議題受到許多民眾的關注。而與該議題息息相關的法條對許多民眾來說卻極為複雜,在經歷多次修改後仍未完善,更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
台灣人口呈現少子與高齡化,部分民眾選擇飼養「毛小孩」陪伴自己。隨著醫療與照護系統進步,貓狗平均壽命逐漸增長,邁向高齡化。對此民間與政府都提出相關長照措施,保障毛小孩的下半輩子。
公益團體梅門一炁流行學會,長期關注我國老年人口議題,今年更推動「亮點計畫」,重新喚起長照機構中的活力和活力。在該組織中擔任志工的李志恒,過去有著令人稱羨的工作,但為能全心投入公益,而毅然決定離開職場。而他也重新找到人生的新目標,要將公益與良善的火種,跨越世代地、持續傳續下去。
台南市龍崎區遍布惡地形,無法種植一般高經濟價值作物,只能以產竹為生,曾因竹子聞名於世。如今榮光不再,卻結合生物炭燒製技術和竹編藝術,讓世人再度看見「竹之鄉」的堅韌不拔。
台灣中高齡失業率雖然長期以來偏低,但一旦失業,通常都會因為年齡等問題很難再找到下一份工作。民間也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在新北就有一家咖啡廳,希望能夠招集具有長年工作經驗的職人,除了中高齡職員為一大特色外,咖啡廳內還設立了「預約諮詢服務」,透過職人們過去累積的經驗一對一分享,幫助有煩惱的青年。
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於今年二月發表的《聲音市場大解密:從社群數據分析Podcast產業》顯示,2020年網路上有關Podcast的討論呈現倍數成長。Podcast的崛起代表了台灣聲音媒體的環境正逐漸改變,而Podcast與廣播媒體之間既可能是競爭關係,也可能是相輔相成。
高鐵東延宜蘭議題,各界應以宏觀視野著重探討其工程與環境評估以及各層面使用效益。而高鐵的進駐順應點出諸多宜蘭在地發展問題,該如何補齊不足之處,以達到城鄉永續發展目標,也是宜蘭縣需面臨的重大課題。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2016年將龍山寺地下街增設「龍山文創基地B2」,盼用此地獨特的傳統在地文化和地緣關係,結合新興文創產業,打造第三個文創園區,期能延伸1914年即成立的華山文創產業園區所建立的櫥窗典範。
隨著科技發展,傳統產業出現不同的運作模式,利用智慧養殖,漁民可以用便利的方式經營漁塭,並植入晶片追蹤,藉此培育品質優異的魚種,開創養殖漁業新篇章。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