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人來台落地生根 中和華新街文化共融
隨著民主發展和不同共融政策的推出,台灣近年被國際社會認許為一個多元化的地方。當地「華洋薈萃」的社會,將多個種族、文化及語言等,交織在一起。
隨著民主發展和不同共融政策的推出,台灣近年被國際社會認許為一個多元化的地方。當地「華洋薈萃」的社會,將多個種族、文化及語言等,交織在一起。
新北市三重區的三丘咖啡廳與政府合作設計高齡化的休閒活動與和戶外課程,提供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免費報名參加,讓社區內的銀髮族得以有認識新朋友、進修語言的機會。
珊瑚雕刻是台灣特色傳統工藝之一,精緻雕工受到不少遊客喜愛,如今因環境保育及來台禁令等原因,珊瑚產業面臨危機,台灣雖曾被譽為「珊瑚王國」,但民眾對珊瑚歷史了解少,傳統工藝傳承與保育也受到挑戰。
「活水飛輪」是個緊鄰水池旁的水車健身互動設施,是將運動、科技與永續發展結合的生態共好設施,稱之為「台北健森房」。民眾在生活繁忙之際,不妨到大安森林公園走走,除了休閒與運動外,也能輕鬆為生態盡一份心力。
在台灣的建設工地或石頭加工廠常常有剩下的石頭角料丟棄在一旁,為了不浪費這些石材,許多工藝品店都會利用這些剩下的角料,重新磨石、拋光,將原本被丟在一旁、不起眼的石頭,製作成美麗的石頭工藝品。
快時尚加上疫情關係,全台灣的舊衣數量正在急速上升中,而這些舊衣因為國外的舊衣需求變小,銷不出去只能留在國內,究竟過剩的舊衣該如何解決,將舊衣轉換成綠能可行嗎?又有什麼方法能延續他們的生命?
雖然教育部在2001公布《國民中小學的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強調「鄉土與國際意識」,將本土語教學納入國民中小學學生的正式課程,然而台語仍然對於年輕一代相對陌生,而公視在2019年試播公視台語台,為台語文化盡一份心力,但究竟是否有達到一定的成效,讓更多人貼近台語的語言文化?
宜蘭民宿業者自發性推行加裝太陽能板的「綠能民宿」,不僅響應中央綠能政策,同時也依循宜蘭縣政府「環保立憲」的概念推廣。而部分業者也為愛護地球環境,在高價的架設成本下,自願在多雨的宜蘭架設太陽能板,以環境永續的想法為主,並以投資型概念讓太陽能源成為被動收入,更期盼由民間做起達到能源轉型的目標。
生活中有許多異味來源,像是水溝、垃圾場或夜市的攤販所產生的油煙味,當民眾打電話給衛生局陳情異味時,並沒有機器能夠準確判定空氣的汙染指數是否超標,這時候「聞臭師」就該出馬了!
在永和地區的一處廢棄軍營,於2016年新北市城鄉發展局的推動之下,搖身一變轉為社區共享基地「樂活共生實驗基地」,舉辦許多藝文活動,也讓附近居民有了互相交流的去處,然而,這樣的社區營造成果是否能永續經營,還是在多年後,又再次淪為廢棄的一處建築了呢?
台北市環保局的聲音照相科技執法於今年1月1日上路,透過認證合格的「聲音照相器」針對高噪車輛進行取締,然而高成本的聲音照相器裝設至今,抓噪效率低落,一天僅一張罰單的成效,讓抓噪效率備受質疑。
隨著網路發展,電子書或網購書籍等取得讀物等方式愈來愈普及,再加上疫情衝擊,導致實體書店經營更加困難。不只銷售狀況受到影響,書店的其他活動也受到波及,紛紛被迫停辦。在後疫情時代,獨立書店想從透過特色或其他營業項目,突破網路書商的圍攻,打破以往傳統售書的經營方針,繼續在街頭巷弄中保持其特色。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一條小巷,「囍歡樂芽社企餐廳」座落於此,好似一塊藏於喧囂都市中的靜謐之處。而創辦者——就是今年就讀台大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三年級的陳怡帆。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