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焦點社會社福

青農實踐友善農業 福壽螺製肥再利用

記者 呂佳蓉、曾以馨/採訪報導

「每一粒米飯都需要足夠幸運,才能上飯桌」,我們所吃的每一粒米,都是在福壽螺威脅之下的倖存者。福壽螺威脅在田間造成極大危害,因此,宜蘭科技青農陳幸延與輔大學生合作推動《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循環募資計畫》,實踐友善農業精神,達到福壽螺循環利用永續的可能。

陳幸延與輔大學生合作《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募資計畫》,用科學方法跳脫傳統捕捉方式。攝影/曾以馨

曾為工程師的陳幸延,從觀察福壽螺的習性、食物喜好、生長環境,以及螺被誘餌吸引聚集的時間,研發出「福壽螺陷阱器」用科學加入農作的方式,擺脫以往農友們耗時耗人力的傳統手撿螺,更取代化學藥劑撲殺造成的危害,進而保護生態。

 《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循環募資計畫》期盼透過深入的田園實驗,再針對數據,對陷阱器做出適切的調整,並將福壽螺發酵製成肥料、液肥的方式,將牠加入循環之中,最後再進行動物餵養試驗,檢驗循環利用的可能性。

陳幸延曾為工程師,現下鄉務農致力將農作結合科學。攝影/呂佳蓉

陷阱器效能提升 盼增加捕捉效率

福壽螺陷阱器經過不斷改良,希望能增加捕捉效率。攝影/曾以馨

陳幸延將陷阱器不斷改良,從第一代僅有一個蒐集袋,再到第二代將陷阱器改成適合放置在稻田中的40*40的正方體,並新增雙邊蒐集袋提升捕捉效率。陳幸延也補充:「這樣的設備曾經在一個晚上抓到100多隻螺」,但同時也笑說,這100多隻只是農田中的一小部分,田間還有千千萬萬隻福壽螺。

田間的福壽螺有千千萬萬隻,那一晚抓的100隻只是一小部分。攝影/呂佳蓉

為了提升捕捉效率,期盼透過募資計畫中的田園實驗,深入調查進而精準掌握福壽螺的特性,確認機器誘捕的涵蓋範圍,再對陷阱器做出最好的改進,也希望能針對電池續航力作出調整,增加捕捉效率。

 福壽螺變飼料 循環利用成募資亮點

 《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循環募資計畫》將福壽螺經過加工轉變為飼料形式,更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在陳幸延的菜園邊,可以見到一桶桶正在發酵的福壽螺,鋪上運用有機酵素將廚餘轉變成的黃色鬆軟的粉質蓋上,就能擋住分解時的濃烈氣味,進而等待融合成天然肥料,再進行飼料餵養實驗。

福壽螺循環利用的過程。資料來源/田園守護者:福壽螺募資計畫平台、製圖/曾以馨

 

將福壽螺混合有機酵素放置發酵,可以防止動物吃到腐敗的飼料。攝影/呂佳蓉

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學系學生林子瑄對於循環利用概念表示:「必須要了解福壽螺的營養成分,是否對家禽類的雞、鴨有幫助」,募資計畫中期盼投注動物試驗,檢測福壽螺轉變後營養價值,並實踐「捕捉牠、使用牠、利用牠」友善農業的精神,讓福壽螺被捕捉後,不僅只有撲殺的選項,更加創造福壽螺的新價值。

農作加入科學 青農帶入新氣象

野生動物保育博士林芳儀同為下鄉青農,對於循環募資計畫抱有支持的態度,林芳儀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因為牠可以再被利用,然後回復到這塊土地上」,或許短期利益來看可能是天方夜譚,若將目光放長遠,將福壽螺的循環方式朝向永續層面思考。

愈來愈多科技青農以愛護環境、生態保育以及食安作為出發點,將科學與農作結合,林芳儀笑說,當初動機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得健康,便發起《農田裡的科學計畫》,透過友善土地並導入科學方式,在田間不斷實驗探索,用「新方法」找到生產與環境的可能性。

林芳儀正在利用大秧苗實驗,試圖找到新方法找到生態與生產的平衡點。攝影/呂佳蓉

募資未達標 計畫仍照常實行

長年以來,福壽螺在台灣田間造極大威脅。攝影/曾以馨

「還是會繼續做這件事,只會改變一點順序」,陳幸延說,他的執著並未受影響,仍在田園間邊摸索、邊嘗試,在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找到保護生態並提高捕捉效率的方法,實踐了友善農業精神之外,「就是希望利用公民參與的方式提高民眾對福壽螺議題的重視,並不是只想拿了錢就做實驗」,農田跳脫傳統撲殺方式,讓福壽螺成為永續循環利用的一份子。

 

延伸曉讀:

青農返鄉救老化 農業薪火永不滅

悄悄侵台的「牠們」 撲殺防治你怎麼選?

農廢再利用 「菱殼」變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