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鬥士楊七喜開餐廳 翻轉剩食庇護無家者
全台第一間民間經營的剩食共食實驗空間創辦人楊七喜,即使面臨皮肌炎、癌症,仍堅持理念開辦剩食餐廳、庇護無家者,透過行動關懷社會議題,建立愛的循環。
全台第一間民間經營的剩食共食實驗空間創辦人楊七喜,即使面臨皮肌炎、癌症,仍堅持理念開辦剩食餐廳、庇護無家者,透過行動關懷社會議題,建立愛的循環。
1.雙北公車政策 2.單身經濟 3.城西生活節 4.古物修復 5.畫作修復師 6.果雕技藝 7.園藝治療 8.花蓮新城少棒 9.棒球班 10.永續海洋 11.魚菜共生 12.廢木再利用 13.蚯蚓農法
全球暖化、國人識魚知識不足、漁業資源減少等問題導致台灣魚類資源日益減少。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推行RFI標章,希望透過從源頭管理達到真正的永續。
在花蓮新城,有一群孩子身懷棒球夢,眼神間散發著對棒球的熱忱。從外地來到這裡的胡文偉與孩子們接觸後,深受感動,因此決定以自己的方式,讓這些孩子能受到正規的棒球訓練。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於12月15日舉辦小世界公民論壇,以「當廣播電臺遇上Podcast,是危機還是轉機?」為主題,了解擁有悠久發展歷史的廣播和近年崛起的Podcast之間的關係,從兩個聲音傳遞載體的特性和經營模式出發,探討傳播環境的未來趨勢。
動物權利近年來逐漸受到人們重視。日前法羅群島的大規模獵鯨事件,使原住民狩獵與動物保護間的衝突成為熱議。
海洋保育署自2019年起推動「友善垂釣」概念,2021年7月海洋大學合作,執行「台灣友善釣魚行動方案」,為期四年的計畫包含魚性調查、垂釣人口普查、娛樂漁船的漁獲查報推廣,以及友善垂釣推廣教育等,期望透過概念的推廣,提升台灣垂釣環境與安全性,同時達到海洋資源的永續。
在台灣有一個新創團隊,從越南引進「蒲草」製成吸管,這個純天然的植物吸管,不僅對環境零負擔,再加上將廢棄農地轉作、農民契作的方式,讓減塑的同時也能活化農村,達到便利性,實踐綠色經濟。
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於今年二月發表的《聲音市場大解密:從社群數據分析Podcast產業》顯示,2020年網路上有關Podcast的討論呈現倍數成長。Podcast的崛起代表了台灣聲音媒體的環境正逐漸改變,而Podcast與廣播媒體之間既可能是競爭關係,也可能是相輔相成。
紅樹林在大眾印象中,可以保護海岸不受海水侵蝕,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並養育潮間帶生態,但大眾可能不知道紅樹林已經入侵了西部等多個濕地,造成生態上如台灣特有種台灣旱招潮蟹族群的減少,和環境棲地上如河岸淤積造成的排水不易等悲劇的發生。
台灣以海立國,東岸為太平洋,西岸隔台灣海峽與中國相望,南濱巴士海峽,四周環海加上地形的優勢,使台灣的漁業文化多元,其中北海岸金山擁有全世界唯一僅存的古老漁法―—「蹦火仔」,不但被列入金山八景之一,更在2015年登錄為新北市文化資產,不過此古老漁法同時也正面臨消失危機。
近年來,環境保育議題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根據海洋保育署統計,光是2020年,廢漁網漁具的清除量就高達297,257公斤,而廢棄漁網不僅對海洋生物造成威脅,更對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旅美回台的工業設計師歐世勛,決定利用漁民不要的廢棄漁網,經過層層分解手續後,製作成一副副既環保又實用的「友漁循環眼鏡」,為海洋盡一份心力。
台灣第一位「紗網刺繡藝術家」黃莉莉,突破傳統思維將刺繡結合多種媒材,天馬行空的想法、大膽自由的針法,讓黃莉莉的作品充滿生命力並結合當代主題,她說:「與當代對話時,你會覺得跟社會很接軌」。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