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與環保的取捨 快時尚需兼顧永續
「快時尚」主要指涉因大眾追求流行,不斷推出新款平價服飾的商業模式。愛美是人的天性,現今人們選擇服裝已跳脫基本需求,趨向追求美觀或潮流。快時尚崛起雖快速且便利滿足消費者需求,然其製造過程卻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近年,台灣部分服飾品牌開始思考朝向永續的概念,期能降低快時尚所帶來的污染和負面效應。
「快時尚」主要指涉因大眾追求流行,不斷推出新款平價服飾的商業模式。愛美是人的天性,現今人們選擇服裝已跳脫基本需求,趨向追求美觀或潮流。快時尚崛起雖快速且便利滿足消費者需求,然其製造過程卻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近年,台灣部分服飾品牌開始思考朝向永續的概念,期能降低快時尚所帶來的污染和負面效應。
隨著重啟核四及三接遷移公投案未通過,缺電問題再次備受討論。面對電力缺口及經濟部預訂2025年再生能源佔比達20%目標,尚未發展成熟的地熱能否解決台灣能源問題?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於12月15日舉辦小世界公民論壇,以「當廣播遇上Podcast是危機還是轉機?」為題,針對廣播電台與Podcast聲音媒體的不同,探討經營方式、發展目標,以提升台灣聲音媒體市場的未來發展。
高中歷史課,可以上得很不一樣。萬芳高中有一位黃小萍老師,將歷史結合文化資產保存、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等面向,利用「積木」帶領同學手腳並用,探索在地生活的歷史知識應用,成功詮釋108課綱跨領域的精神。
全台第一間民間經營的剩食共食實驗空間創辦人楊七喜,即使面臨皮肌炎、癌症,仍堅持理念開辦剩食餐廳、庇護無家者,透過行動關懷社會議題,建立愛的循環。
1.雙北公車政策 2.單身經濟 3.城西生活節 4.古物修復 5.畫作修復師 6.果雕技藝 7.園藝治療 8.花蓮新城少棒 9.棒球班 10.永續海洋 11.魚菜共生 12.廢木再利用 13.蚯蚓農法
全球暖化、國人識魚知識不足、漁業資源減少等問題導致台灣魚類資源日益減少。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推行RFI標章,希望透過從源頭管理達到真正的永續。
在花蓮新城,有一群孩子身懷棒球夢,眼神間散發著對棒球的熱忱。從外地來到這裡的胡文偉與孩子們接觸後,深受感動,因此決定以自己的方式,讓這些孩子能受到正規的棒球訓練。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於12月15日舉辦小世界公民論壇,以「當廣播電臺遇上Podcast,是危機還是轉機?」為主題,了解擁有悠久發展歷史的廣播和近年崛起的Podcast之間的關係,從兩個聲音傳遞載體的特性和經營模式出發,探討傳播環境的未來趨勢。
動物權利近年來逐漸受到人們重視。日前法羅群島的大規模獵鯨事件,使原住民狩獵與動物保護間的衝突成為熱議。
海洋保育署自2019年起推動「友善垂釣」概念,2021年7月海洋大學合作,執行「台灣友善釣魚行動方案」,為期四年的計畫包含魚性調查、垂釣人口普查、娛樂漁船的漁獲查報推廣,以及友善垂釣推廣教育等,期望透過概念的推廣,提升台灣垂釣環境與安全性,同時達到海洋資源的永續。
在台灣有一個新創團隊,從越南引進「蒲草」製成吸管,這個純天然的植物吸管,不僅對環境零負擔,再加上將廢棄農地轉作、農民契作的方式,讓減塑的同時也能活化農村,達到便利性,實踐綠色經濟。
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於今年二月發表的《聲音市場大解密:從社群數據分析Podcast產業》顯示,2020年網路上有關Podcast的討論呈現倍數成長。Podcast的崛起代表了台灣聲音媒體的環境正逐漸改變,而Podcast與廣播媒體之間既可能是競爭關係,也可能是相輔相成。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