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致命殺手 水下噪音重創海洋鯨豚聽力
鯨豚透過聲音溝通、覓食,並利用回音定位探索周遭世界,然而,海洋噪音使牠們迷失方向,嚴重時更會導致聽力受損。目前離岸風場為最主要的噪音來源,且在建造前探勘、環境開發時,皆會影響鯨豚聽力,即使政府訂定160分貝的噪音限制,仍導致部分瀕危物種小型海豚聽力受到嚴重傷害,應重新規範更嚴格的標準,維護海洋生態。
鯨豚透過聲音溝通、覓食,並利用回音定位探索周遭世界,然而,海洋噪音使牠們迷失方向,嚴重時更會導致聽力受損。目前離岸風場為最主要的噪音來源,且在建造前探勘、環境開發時,皆會影響鯨豚聽力,即使政府訂定160分貝的噪音限制,仍導致部分瀕危物種小型海豚聽力受到嚴重傷害,應重新規範更嚴格的標準,維護海洋生態。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小世界周報》於5月3日舉辦公民論壇,以「當鯨豚被迫上岸 敲醒海洋生態的警鐘」為主題,探討包括當前台灣海域鯨豚面臨的危機、海域環境品質惡化與鯨豚擱淺情形、鯨豚保育工作面臨之阻礙、政府對於鯨豚問題的應對措施,以及民眾如何從自身做起共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等議題,進行對話與討論。
隨著國際對環境問題越發關注,我國定下2050年淨零碳排的規劃方針,然而臺灣雖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但卻直至2022年才新增海洋能躉購費率,相較其他再生能源,台灣該怎麼根據現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
白天看起來是海洋自然現象——紅潮,到晚上卻是一整片的藍光,象徵著馬祖的浪漫。從幫助漁民捕獲沙丁魚的「丁香水」,再到廣為人知的「藍眼淚」觀光美景,不論利與弊,「夜光蟲」的出現都成為海洋研究突破的契機。
四年前,岳明國小師生在實施淨灘海洋教育時,有位學生撿到一台裝在潛水殼內的相機,於是該校師生透過網路尋找失主,並成功找到一位日本女大生。得知此事後,她感到十分驚喜,還特地飛來台灣。岳明國小及海洋教育也成為當時的熱門關鍵字,躍上各國媒體版面。
潮境智能海洋館3月底開幕,吸引許多基隆市民前往,該水族館結合智能科技,更加上海洋復育的元素,展出約320種海洋生物,其中,最吸睛的「互動式體驗區」設有3處智能設施,讓遊客在觀賞魚類之餘,也能透過科技,更了解海洋生物真實樣貌。
位於台灣東北角的馬崗、卯澳漁村,因經濟發達和人口外移造成在地高齡化的現象,特有的海女文化也隨之沒落,民間團隊的出現為原本黯淡的小村點亮無限光明,共同努力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海洋廢棄物是近年國際間關注的議題。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其中「保育海洋生態」,是針對保育、永續利用防止海洋環境劣化,在台灣,眾多環保團體也正為保育海洋努力。
10月24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共有38個關注海洋保育的團體齊聚一堂,由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主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成果發表會。目標為引導在地保育團體,落實及推廣海洋保育。近年致力於海洋教育的海湧工作室,活動當天提及海洋垃圾相關議題,其他團體也將海洋的多種面向,用不同方式傳達給民眾。
在海洋公園中與海豚相處已經七年的的田皓仁,對於這份工作一直保持著熱忱,「和動物做朋友」一直是他堅持的初衷。田皓仁說:「動物不像是機器人,給什麼指令就做什麼動作,海豚每天給你的反應都不同」,在每天的相處中都能發現不一樣的驚喜。他也相信自己能夠繼續堅持著這份職業,繼續守護、陪伴海豚。
海洋魚類資源枯竭,已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困境。除了環境破壞、過度捕撈之外,人們對於海鮮文化的不了解,也是造成魚類瀕危的因素之一。有一群人,透過食魚教育,帶領大家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每個環節,喚醒人們對於大海的情感,共同守護美麗的海洋。
海灘上的垃圾隨處可見,但您知道海底也有大量的垃圾嗎?苗栗縣救難協會四年前開始執行海底垃圾清除作業,這些潛海戰將負重20公斤裝備下潛清理海洋垃圾,相當耗費體力。苗栗縣政府也希望透過這群了不起的潛海戰將,能夠喚醒人們善待海洋的意識。
在這個塑膠氾濫成災的年代,到處都能看見塑膠的蹤影。為了達到去角質的功效,業者將塑膠微粒添加到個人清潔用品中。塑膠微粒體積雖小,卻無法被分解,造成海洋環境的污染,甚至可能危害人體健康。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