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錮水的靈魂與肉身 血液再次流動那一天
臺灣擁有天然和豐富的水資源環境,卻有一群熱愛水上活動的民眾為突破封鎖線,與政府發生衝突。儘管大眾逐漸熟悉「親水」觀念,但法律的限制、人民對水的擔憂,及尚未普及的防溺教育,讓民眾與水漸行漸遠。
臺灣擁有天然和豐富的水資源環境,卻有一群熱愛水上活動的民眾為突破封鎖線,與政府發生衝突。儘管大眾逐漸熟悉「親水」觀念,但法律的限制、人民對水的擔憂,及尚未普及的防溺教育,讓民眾與水漸行漸遠。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限塑政策推動至今已經20年,但塑膠袋和一次性免洗餐具仍充斥在生活中,而環保署預估2030年全面禁用四大類一次性塑膠製品,指標是否能落實,值得關注。
台灣本島的三棘鱟過去曾遍布北海岸及西海岸,然而根據海洋保育署《三棘鱟保育計畫》顯示,目前僅剩新竹市香山區及嘉義縣布袋鎮等海岸沙地才會發現零星稚鱟,不過近年來海洋保育署及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等相關團體,協手民眾進行復育行動,希望能讓鱟族群永續繁衍。
二手玩具回收平台的出現,除了能為現今負擔極大的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亦能將資源永續利用,造福有需要的單位。
美妝產業蓬勃發展,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數據,台灣藥妝零售業總營業額2011年時是1648億,2021年時已達1980億,但在經濟成長背後,帶來的環境影響也需要受到重視。
旭川河是基隆歷史悠久的河流之一,日治時期河畔建有名為「崁仔頂」的魚市場,河面上可見數艘小船、家家戶戶雞犬相聞,然而卻在商業與利益的拉扯下,這樣的榮景逐漸消失,旭川河成為了無聲的犧牲者,就此埋沒於城市底下……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概念已經成為新的商業發展趨勢,不少業者都投入於環保產品的研發、量產,共同打造可再生的經濟模式。有許多台灣品牌分別以各種在地原料打造環保商品,為循環經濟帶來新的可能性。
人人都知道澎湖的雙心石滬,但是卻很少人注意到,在台灣本島,也擁有百年歷史的桃園新屋石滬群,新屋石滬因為年久失修,加上海浪拍打侵蝕,石滬損壞不堪,是依靠桃園石滬協會的石滬修復技師,才逐漸讓石滬重新恢復樣貌。
小盾鱧(又稱魚虎)以觀賞魚名義進入台灣,小時因紅色的身體深受人們喜愛,但長大後變成灰黑色,飼主即棄養到河流、水庫等水域,造成台灣許多水域充斥魚虎,原生物種遭受威脅,棄養此舉造成後續無法收拾的生態危機。
嘉義縣於108年開始推動智慧漁業,如:水質監測(提前提醒未來一週水質變化)、遠端監控的科技,運用不同的技術來加入傳統養殖漁業,激盪出不一樣的新火花,也穩定業者收入,強化青年回家接手家業的意願,讓養殖業不再是夕陽產業。
曾經風光一時的九孔王國貢寮,在苗株病變後產業沒落,面臨年輕人口出走和人口老化,只留下廢棄九孔池。近年來青年返鄉復興,配合政府及學界轉型產業,重新利用九孔池促進環境永續。期許透過多方攜手合作與推廣,再創貢寮新價值。
全球暖化是當前人類面臨最嚴峻挑戰,不僅影響極地氣候及物種生存空間,同時也使南極海冰大量剝落,大幅縮減南極企鵝的棲息空間及繁衍地。
小燕鷗是我國海洋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在2016年發布的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小燕鷗被列為國家接近受脅(NNT)類別,正面臨棲地被破壞的生存困境。
Begin typing your search term above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 Press ESC to cancel.